薛蟠說道,“妹妹無需自謙,行與不行,做起來就知道了,我接下來會命人蒐集更詳細的朝中動向,與邸報一起送到園中去,妹妹若是有所得,儘可在信中與我言說,讓我在外邊,也能對朝中政局,有所瞭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薛寶釵說道,“既然哥哥信任,那我就勉力為之吧。”
千人千相。
眾姐妹的性情,也都截然不同。
林黛玉出身最好,父親是頭榜探花,母親是國公府大小姐,天資聰穎,又頗得父母寵愛,自幼便開蒙讀書,林如海後來甚至請到賈雨村這個同樣兩榜進士出身的罷黜官員,做林黛玉的蒙師,由此可見對她的重視。
這就讓林黛玉的脾性中,有些孤傲。
後來家中遭遇大難,母親早亡,林黛玉被送進京來,寄居在榮國府,雖然有賈母的寵愛,但畢竟是寄人籬下,林黛玉又生性敏感,不願行錯一步,被人看了笑話。
但是,榮國府上下坐享富貴幾十年,都養成了一雙富貴眼,對林黛玉這個外來戶,難免有些怠慢。
若不是薛蟠的穿越亂入,林黛玉勢必會重蹈《紅樓夢》文字的覆轍。
因為薛蟠,林黛玉能夠和林如海時常通訊,心中有所依仗,又得薛蟠看顧,在日常用度上,不需要看榮國府的眼色,使得林黛玉的生活環境,比《紅樓夢》文字中好了許多。
更重要的是,林如海遭遇刺殺,因為薛蟠的及時處置,最終保住了他的性命,避免了早亡的結局,也讓林黛玉避免的父母雙亡的境遇。
林如海入京為官之後,雖然父女二人依然借住在榮國府,但是林黛玉的境況,已經和《紅樓夢》文字中截然不同。
境況的變化,也使得的林黛玉的性情,與《紅樓夢》文字中,大為不同。
在《紅樓夢》文字中,林黛玉作為父母雙亡的孤女,在榮國府裡無依無靠,事事在意處處小心,又骨子裡要強,表現出來,自然有些孤介。
現在,林黛玉整個人,要平和開朗得多,再也不像《紅樓夢》文字中描述的那樣,動不動就生悶氣流眼淚,鬱結於心。
全然一派無憂無慮的大家小姐的氣度。
又因為在薛蟠的影響下,學管賬、編纂文集、學習西洋文字,翻譯西洋書籍,有許多事情可做,不用每天無所事事、胡思亂想,渾身上下都煥發著青春活力。
史湘雲同樣受到薛蟠的影響,境遇也與《紅樓夢》文字中,大有不同。
在《紅樓夢》文字中,史湘雲雖然性情疏闊,天生樂觀,並不以父母早亡自苦,也不因史家生息艱難而自怨,但是,小小年紀,卻過早品嚐到了生活的艱辛。
現在,因為和薛蟠早早定下親事,生活有了依仗。
史家也因為薛蟠提供的幫助,境況大為改觀,史鼐、史鼎兄弟相繼出京擔任實職,史家重新振興之兆,史湘雲作為史家大小姐,自然也因此受益良多。
史湘雲現在和姐妹們一起住在大觀園裡,每日一起讀書寫字吟詩作賦賞花玩水,好不快活。
手中又管著薛家的玻璃作坊,手裡不缺錢使,生活比《紅樓夢》文字中描述的幸福百倍。
三春姐妹,也各受薛蟠影響,境況與《紅樓夢》文字中,有了許多變化。
其中變化最大的,要數賈探春。
賈探春作為賈政庶女,本身在榮國府中,身份比較尷尬,雖然才情卓異,卻無用武之地。
現在受薛蟠影響,主管薛家書鋪,進她的手編纂的書籍,至今已經不下數十種,銷量更是數以萬計。
放在後世,賈探春已經能算是文化圈的一方大老了。
因為才能有所施展,讓賈探春的性情,比《紅樓夢》文字中描述得,更加練達。
賈迎春、賈惜春和後來的薛寶琴,也都受到薛蟠的影響,境況有所轉變。
而薛寶釵,作為薛蟠的親妹妹,自然受到他的影響最大。
實際上,薛蟠一開始為了避免被薛寶釵察覺出異樣,是有意避開她的,這導致薛家進京前期,薛蟠與薛寶釵這對親兄妹的互動,並不多,甚至還比不上林黛玉、賈探春、史湘雲。
而以薛寶釵的聰慧,以及對薛蟠的瞭解,要說她對薛蟠進京前後的轉變,全無懷疑,也不是事實。
不過,因為薛蟠的轉變,對薛家有利,所以薛寶釵雖然心有疑惑,但最終還是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