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上任天津,是帶著金釧兒、茜雪,在身邊服侍的,回京的時候,也會把她們一起帶回京,不過是安置在城東薛府。
來新府這邊探視薛母及眾姐妹的時候,就不會帶著她們兩個了。
寧榮二府那邊為了修建省親別院,大興土木,雖然工地與前面的院子有專人隔絕,不會影響到前面主人家的日常生活。
但是終究不比平常,尤其是對林黛玉、史湘雲、賈探春這樣的大家閨秀而言,顯得更不方便。
這個時代,對大家閨秀的要求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活動空間只有後宅。
除了家人、至親,外邊的人一概見不得。
寧榮二府作為武勳權貴之家,對家中女孩的要求,相比起那些所謂書香門第的道學之士,遠沒有到變態的程度,所以才會允許姐妹們一起跟著去城外的山間別墅暫住。
現在,賈母開口同意,王夫人作為榮國府的當家太太也沒有勸阻,所以姐妹們才得以在榮國府和薛家新府之間往來不斷。
三春姐妹和史湘雲小時候,原本和賈寶玉一樣,都是養在賈母院子裡,她自從把管家大權交給王夫人,退居二線頤養天年之後,就不再管事,每日只是逗弄姐妹們為樂。
不過在姐妹們年紀漸長,史湘雲被時常接回史府,後來林黛玉被送進府裡,也被安排在賈母房中之後,三春姐妹就因為賈母院子裡人太多了,便被安排到王夫人院子後面的三間小抱廈里居住。
賈母房中只留下賈寶玉、林黛玉二人日常解悶兒,史湘雲來了,就和林黛玉住在一起。
之後薛家進京,寄居在梨香院,姐妹們之中又多了一個薛寶釵,後來薛寶琴也被薛蝌送進京來,姐妹們的人數就更多了。
大家在一個院子裡住了一年多,因為年紀相彷、脾性相投,相處十分相得。
史湘雲因為史鼐、史鼎相繼出京外任,就被賈母接到榮國府來常住,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史府去與兩位嬸母一起過節。
現在先是薛寶釵、薛寶琴從梨香院搬到薛家新府,林如海搬出榮國府之後,林黛玉也跟著時常到這邊住,姐妹們就分成了兩處。
三春姐妹中,賈迎春和賈探春都是庶出,雖然名義上在賈母這裡都是一樣的孫女兒,可是終究還是會有些差別。
尤其是林黛玉進府之後,三春姐妹就從賈母院子搬了出去,榮國府裡那些碎嘴的下人,暗地裡不知道說了多少怪話。
賈惜春雖然是嫡出,是賈珍的同胞妹妹,但畢竟是東邊寧國府的,和賈母並沒有直接的血脈關係,日常生活在榮國府裡,也多少有些拘束。
只有在薛蟠這裡,才對眾姐妹一視同仁,哪怕是有薛寶釵、薛寶琴這樣的親妹妹,對其他姐妹,也都是一樣的好。
即便是有些特殊對待,也會揹著眾人,不會讓其他人察覺,免得橫生枝節。
薛母對姐妹們也是一樣的關愛,因為薛寶釵自幼性子冷清,所以面對性子活潑的史湘雲、林黛玉,就更加喜愛了。
史湘雲和薛蟠定了親之後,一開始心中還有些彆扭,不知道該以怎樣的姿態面對薛母這個準婆婆,但是薛母對她一如既往的關心愛護,於是史湘雲也就卸下了心防,也像以前一樣,和薛母親熱相處。
本來,史湘雲作為待嫁之身,成親之前,是不好與薛家有過多來往的,更不用說住在薛府了。
但是,史府那邊沒有說話,賈母也對史湘雲和薛母這點準婆媳提前相知相處樂見其成,薛家這邊對史湘雲這個未來的當家奶奶也都是由衷喜愛,所以她就不在意那些傳統,跟著姐妹們一起常來常往。
關鍵還是,薛蟠對她一直以禮相待,定親之後再見面,也一直恪守禮節,讓史湘雲感到十分安心。
像給史湘雲的專屬私信,裡面也沒有什麼逾規言語,都是一些日常閒話,甚至都沒有像給林黛玉的信中一樣的心意袒露。
這是因為,定了親之後,薛蟠和史湘雲就已經是未婚夫妻了,薛蟠是以夫妻的方式,來與她相處。
而林黛玉這邊,卻尚未確定關係,薛蟠還處在追求的階段,所以給林黛玉的私信,更多地帶著一些情書的色彩,只是礙於禮教的束縛,信裡不敢肆意,心意也表露得隱隱約約。
史湘雲和林黛玉給薛蟠的回信,風格同樣截然不同。
史湘雲的信中,更多的是循循叮囑,希望薛蟠在外邊照顧好自己,因為薛蟠辛苦外任,也有一些“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意味。
林黛玉的信中,則要文藝很多,說的多是她近來讀了什麼書、又有了什麼稀奇古怪的想法,甚至還有一些文學探討的成分,說了一些她的讀書心得、學習看法。
薛蟠這也是初步體驗了一把後世所謂的“海王”,同時與兩個鍾靈毓秀的女孩談情說愛,樂在其中,頗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