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不會視長蘆鹽政的改革措施而不見。
可以想見,為了幾年,劉漢帝國現在的幾處鹽政,產量必然會在現在基礎上,出現一個質的提升!
現在,內陸缺鹽的州縣,制約鹽價的要素有二,一是產量,二是運輸。
在產量提升上來之後,運輸就會成為制約鹽價的最大要素。
而長蘆鹽業公司的食鹽,想要銷往各地,也必須要先解決運輸的問題。
冬季的時候,還有冰道可以利用,在天氣轉暖,冰雪融化之後,運輸又成為一個大問題。
天津與京城之後,還有運河,運輸的問題還不算大,不過薛蟠也已經上書朝廷,要在天津與京城之間,修建一條鐵路,提升運輸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運輸的問題無法得到徹底解決的情況下,長蘆鹽業公司所產食鹽,想要銷往既定銷售範圍之外,在價格上並不佔優勢。
而且,鹽是朝廷專營的,各個鹽場的銷售範圍都是固定的,輕易也不好改動。
所以,薛蟠要在長蘆鹽業公司產量大爆發之前,為所產食鹽,提前想好銷路!
而開海捕撈,發展海洋漁業,就是薛蟠為長蘆鹽業公司所產食鹽,找到的一條出路。
現在,百姓吃水產魚獲,都講究一個新鮮,一個不得不說的原因,就是這個時代,保鮮不易。
尤其是各種魚類,就算能夠捕撈上來,若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銷售出去,都要面臨腐爛變質的問題。
這裡又不得不說運輸的問題了,正是因為運輸的制約,所以才導致沿海漁業,一直髮展不起來。
因為,就算漁民冒險出海,捕撈大獲豐收,但是魚賣不出去,最終只會砸在手裡,白費了一場辛苦。
而在長蘆鹽業公司的食鹽產量提升上來之後,首先魚的保鮮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可以用鹽把魚醃製起來,延長保鮮。
等到天津與京城之間的鐵路修建起來,運輸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天津沿海漁民捕撈的海產魚獲,多了京城這個多達百萬人口的龐大市場,銷路也不再是問題。
如此一來,渤海灣的海洋漁業,就有了發展起來的機會了。
天津沿海,能夠出海的大型戰船,只有天津左衛水軍營那幾艘,年久失修,經不起風浪顛簸,只能守在近海,但是小型漁船,還是不缺的。
靠海吃海,長蘆鹽政就是靠著渤海,沿海的百姓,自然也不會放過海洋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庫。
儘管在此之前,無法憑藉海洋資源發家致富,但是至少也能做到養家湖口。
現在薛蟠以長蘆都轉鹽運使司衙門的名義,號召漁民出海捕魚,鹽政衙門對漁民的魚獲包銷包售,價格公道。
薛蟠上任長蘆鹽政雖然才短短几個月,但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已經徹底改變了鹽戶的生活。
被悉數招人長蘆鹽業公司的鹽戶,現在衣食住行,都有公司負責,每個月還都有一吊錢的工錢,按時發放,從未拖欠。
不止是男性壯勞力,老少婦孺,也都被長蘆鹽業公司招收起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老人也都有力所能及的工作,孩子則被送入免費學堂,識字讀書。
婦孺也都各司其職,進不了生產車間,但卻承擔起了後勤工作,洗衣做飯,甚至還在生產基地旁邊搞起了養殖,餵養了大量雞鴨鵝、豬牛羊。
原本辛苦勞作一年,攢不下幾個銅錢的鹽戶,現在卻搖身一變,不僅吃得飽穿得暖,工錢也比之前單幹的時候多很多,生活好了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