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寧榮二府也能倒向朕,那麼朕在軍中,就可以擁有一個有力抓手,今後再安插人手,就要輕鬆許多了。”永昭帝沉吟道。
戴權在旁邊聽得心驚膽戰,但是作為永昭帝的心腹,對永昭帝的心思,戴權自然非常清楚。
對永昭帝而言,兵權是他坐穩皇位的重中之重,一日兵權不在手,他這個皇帝就一日不名正言順。
但是,如今軍中的掌權者,幾乎都是太上皇萬靖帝的人,永昭帝繼位三四年來,真正拉攏過來的,只有一個王子騰,還能上得檯面。
若是寧榮二府真的能夠倒向永昭帝,以賈府在軍中的影響力,確實是能夠改變如今軍中鐵板一塊的局面的。
只是,對怎麼拉攏寧榮二府,永昭帝卻一時沒有頭緒。
戴權忽然想起一事,稟報道,“陛下,薛大人曾經託奴婢看顧他被選入宮中做女史的表姐,也就是榮國府的大小姐賈元春,此女如今是在太后宮中侍奉,奴婢哪裡能看顧道太后身邊去,便推辭了薛大人的請託。”
永昭帝經戴權這麼一提醒,也想起了此事。
宮中上次選秀,還是在永昭帝繼位之初,目的有三,一是為永昭帝選妃,二是為已經到婚配年齡的皇長子、皇次子選妃,三是補充宮中女史女官。
永昭帝繼位之前,府中只有三位妃子,生養了五子三女,後宮氛圍還算比較和諧。
如若只是親王,這樣的妃子配備,也不算少,但是當永昭帝登基為帝之後,後宮就顯得空虛了,於是才有了選妃之舉,並在那次選秀中,新晉了兩位妃子,一位姓吳,一位姓周。
皇長子劉曙和皇次子劉暄,也在那次選秀中,定下了親事,年長的劉曙先行完婚,皇次子的年齡略小几歲,一直到今年,才舉行大婚。
補充女史女官,則是因為太上皇退居龍首宮,朝中兩帝並立,需要的女官數量,要比之前多了許多,之前的人手不敷使用,必須要填補。
榮國府便是在那次選秀的時候,送府中大小姐賈元春參選,本意是想競爭永昭帝的嬪妃之位,其次就是皇長子的正妃。
賈元春人品相貌,在待選秀女中,都算上上之選,但是卻陰差陽錯的,接連錯過永昭帝的嬪妃與皇長子的正妃——皇長子隨後便被封為太子,他的正妃也就是太子妃。
最後只被選中為女史,被與榮國府關係親密的太后收在身邊。
賈元春參選的時候,才十五六歲,如今四五年過去,已經是雙十年華。
按照宮中規矩,像賈元春這樣的勳貴之家女子,若是年滿二十五歲,仍然未有機緣,被選為嬪妃,皇室一般會施恩放出宮去,再自行婚配。
這個時代雖然婚配習俗是早婚,像王熙鳳、秦可卿,都是十五六歲便成親完婚了;史湘雲與薛蟠定親的時候,尚不滿十一歲。
不過,寧榮二府的家勢,在二代榮國公辭世之後,雖然略顯衰頹,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是京中數得著的權貴人家,賈元春真的等到二十五歲被放出宮,也不會發愁婚配。
只是,若是如此,就枉費了他們送賈元春進宮的本意。
按照慣例,皇帝應該有一後四妃,下面嬪、貴人尚不計算在內。
而永昭帝現在,只有一位皇后,三位貴妃,妃位尚有空缺。
永昭帝在心生拉攏寧榮二府的念頭之後,又思索了好幾天,把此事的影響,前前後後全想透徹,才採取行動。
這一日,賈政下衙之後,正在書房與清客下棋,忽然下人來報,“宮中有旨意到。”
賈政連忙換了衣服,命人擺好香桉,開啟榮國府中門,與匆匆趕來的賈赦、賈珍、賈璉等人一起跪接聖旨。
來宣旨的,是六宮都太監夏守忠,他在榮國府門前下馬,被迎進前廳,並沒有奉有聖旨,只是傳達永昭帝口諭,“陛下有旨:立刻宣工部郎中賈政入宮覲見。”
賈政領了旨意,眾人起身之後,賈珍上前偷偷往夏守忠袖中塞了一張銀票,笑著問道,“大監可知陛下降旨,所為何事麼?”
夏守忠收下了銀票,笑眯眯說道,“具體何事,咱家也不知道,還請賈大人速速進宮去吧,咱家也回宮復旨去了。
”
賈珍連忙說道,“大監喝杯茶水再走。”
夏守忠擺手說道,“陛下在宮中等著呢,咱家哪敢耽擱。”說著,大步流星地出門,上馬走了。
賈政連忙換了官服,帶著幾個管事男僕,急匆匆往宮門處去。
後院的賈母等人,得知賈政突然被宣進宮去,不知何事,也都心中惴惴,都聚在賈母院子裡,焦急地等訊息。
不一時,榮國府的大管家賴大,來到二門外,向內稟報道,“奉老爺命:速請老太太帶領大太太、太太進宮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