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嘿嘿笑道,“自然應該收!小侄知道,姑丈家中豪富,不差這二十萬兩銀子,而且真的想要從兩淮鹽政中撈銀子的話,這兩三年下來,幾個二十萬兩,也盡有了。
“不過,這二十萬兩,卻與平常的貪汙受賄不同,就算聖上知道了,也不會怪罪我們的,鄭大人,你說是不是這樣?”
鄭昀哈哈笑道,“本官從小便跟在陛下身邊,對他的秉性,自認還是有些瞭解的,陛下對待自己人,最為寬厚,林大人為了朝廷,改革鹽政,惹到鹽商,才有此一禍,不要說只是區區二十萬兩銀子,就算再多些,陛下也不會怪罪的。”
當然了,鄭昀敢這麼說,也是因為這次從八大鹽商家中抄沒的財物實在是太多了,與之相比,被他們四人貪墨下來的幾十萬兩,確實是小意思。
薛蟠說道,“姑丈儘管大膽收下,就權當是給妹妹將來的嫁妝添妝了。”
薛蟠提及林黛玉,林如海才露出幾分笑意,呵呵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那麼這份銀子,我就收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鄭昀撫掌笑道,“好好好!本官就願意與林大人、楊大人這樣的爽快人一起共事!”
薛蟠笑著總結道,“那調撥銀兩,謄寫賬簿的事情,就拜託鄭大人了。”
鄭昀一口應承道,“好說好說,本官在離開揚州之前,一定把銀子妥妥當當的給幾位大人送過來。”
雖然四人都沒有把話說明說透,但是經此一事,彼此之間卻已經有了默契,從今往後,四人在官場上,就多了一份香火情,算是結成了一個鬆散的小黨。
接下來,揚州知府楊碩,把大部分精力心思,都放在對八大鹽商的審訊上,在已經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八大鹽商都沒有過多抵賴,盡皆認罪。
對作為首惡的八大鹽商當代家主,楊碩判處的都是監斬候,秋後問斬,判決結果需要上繳到刑部複核,再遞給內閣、呈給皇帝,請皇帝硃批定性。
生殺大權,是皇帝體現威嚴的重要所在,從不會假他人之手。
至於八大鹽商的家人,根據涉事罪行多少深淺,楊碩皆有判決,這些就不需要上級衙門複核了,楊碩作為揚州知府,可以一言而決。
楊碩也按照薛蟠所請,對八大鹽商涉桉不多的婦孺家人,判的多是流刑,而且選擇的流放地,也聽從薛蟠的意見,選擇的是福建省治下臺灣府的雞籠山,也就是後世的基隆港。
現在的寶島,開發程度雖然沒有後世那麼高,但是在鄭家父子歸順朝廷之後,劉漢在那裡設府,從土地貧瘠的福建就近移民過去,經過幾十年的建設,也有了些成績,不能算是蠻荒之地了。
劉漢朝廷,與華夏以往所有朝代一樣,都重視陸權遠勝海權,但是時間來到十八世紀,西方各國,早就開始了大航海時代。
就在劉漢帝國建國之初,就有荷蘭殖民者,入侵寶島,和原有歷史一樣,被鄭成功趕走。
而與劉漢帝國隔海相望的東南亞各地,已經有多處,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如果劉漢帝國不能儘早提升起對海權的重視,再過百十年,難保不會重蹈歷史上滿清的覆轍。
現在劉漢的朝廷裡的掌權者,已經被內憂外患攪得頭大,實在沒有多餘精力,把目光投向廣袤的大海。
但是薛蟠卻不會有這樣的目光侷限,開拓海疆,早就在他的計劃之中。
只是因為手頭的事情太多,在朝廷上的根基暫時太過淺薄,才一時無暇顧及這些。
不過,這次拜託楊碩,把八大鹽商的家人,流放到寶島雞籠山,可以視作薛蟠開拓海疆的第一步。
薛蟠收了八大鹽商家主的秘密藏銀,承諾讓留他們家人一條生路,只是讓他們流放寶島,只是完成了承諾的一半,還得讓他們在寶島能紮下根,活下去。
所以,薛蟠決定,回金陵去找二叔,讓他安排幾個可靠的族人,從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招募失地貧民,移民寶島,去那裡拓荒。
在薛蟠的計劃中,在寶島開拓出幾個立足點,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會把拓荒的足跡,擴充套件到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西亞,乃至尚未被英格蘭殖民的澳洲去。
開拓海疆,是一個長期計劃,可能終薛蟠一生,都無法得竟全功,不過他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華夏大地,重演被列強的鉅艦大炮打到家門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