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楊碩也都拂鬚而笑。
等幾人笑過,薛蟠才翻著從八大鹽商家中查抄財物的初步統計賬簿,笑著說道,“從八大鹽商家中查抄的財物,自然應當盡數上繳國庫,以備國用。
“不過,下官卻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鄭昀說道,“這裡沒有旁人,薛大人有話儘管說。”
薛蟠指著賬簿裡的統計數字說道,“從八大鹽商家中,總共查抄出黃金五十三萬餘兩,白銀兩千一百四十萬餘兩,銅錢三百多萬貫。
“本官的意思,黃金和銅錢,儘可悉數上繳,但是白銀,上繳兩千萬兩,也儘夠了,多出來的餘數,以本官之見,撥出五十萬兩,送給此次抽調來的軍隊,此次多賴他們出力,才能如此順利的處置此事,不能讓大軍出白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剩下的九十萬兩,咱們二一添作五,一人分二十萬兩,林大人親身經歷此樁禍事,身體需要精心調養,購置藥材,花費不菲,多分十萬兩,權作醫藥費,幾位大人以為如何?”
楊碩正端著茶杯喝茶,聞聽此言,一口茶水脫口噴出。
林如海也一口氣沒喘勻,咳嗽連聲。
鄭昀也瞬間漲紅了臉,看向薛蟠的目光,略顯遲滯,喉頭上下滾動,澀聲說道,“這個......薛大人,咱們這樣私吞贓款,不妥當吧!”
薛蟠澹然笑道,“這有什麼不妥當的,此次查抄的錢財,足有數千萬兩之多,咱們只分潤了不到一百萬兩,佔比才幾十分之一,在賬目上稍加掩飾,誰能知道?
“況且,下官看上的,並不是這區區幾十萬兩銀子,真正想要的,是從八大鹽商家中查抄出來的這些古籍善本,想要請鄭大人高抬貴手,把此一項從賬簿中抹除掉呢。
“八大鹽商的家財中,還有不少古玩字畫,幾位大人要是看中了什麼,也都不要客氣,儘管挑選,這樣的好事,錯過就再也沒有了。”
前面分潤銀子,林如海、鄭昀、楊碩三人都還表現得比較矜持,雖然錢財動人心,但是這錢拿得卻略顯燙手。
但是薛蟠提到古玩字畫,鄭昀這個侍衛出身的錦衣衛指揮使,表現還是澹定,林如海和楊碩兩個科舉出身的文人,卻不由地動了心思。
八大鹽商家世豪富,在揚州延綿數百年,可能是因為財運亨通,所以文運一直不盛,族中始終沒有出什麼讀書種子,在科舉上沒有太大作為,像白家家主那樣考中舉人的,都鳳毛麟角。
不過,儘管文運不盛,卻都慣會附庸風雅,耗費巨資,購買了不少前人的字畫真跡。
林如海、楊碩看不上白花花的銀子,但是對那些前代的真跡字畫,卻沒有什麼抵抗力。
林如海即便病體尚未痊癒,這兩天也從查抄財物中,收羅了不少字畫,屢屢賞玩,愛不釋手。
楊碩沒有這樣的便利,但是看過查抄賬簿後,對裡面記錄的前代名人字畫真跡,也早垂涎三尺了。
可是,身為官員的操守,還是讓林如海抵禦住了誘惑,開口說道,“文龍,此舉不妥,這些查抄財物,現在都已經是朝廷所有,我等怎會私自瓜分呢。”
薛蟠卻堅持己見道,“不管三位大人如何,二十萬兩銀子和那些古籍善本,下官都會收入囊中的。”
鄭昀與薛蟠視線交匯,看到他眼神中的深意,心中忽然一突,瞬間轉過味兒來,明白了薛蟠此舉的用意,當即笑道,“本官不才,二十萬兩銀子擺在面前,實在難以割捨,也笑納了,本官不懂字畫,不過家母信佛,本官看到查抄到的古玩中,有一尊唐朝的鎏金佛像,還有一尊玉凋觀音像,也一併笑納,帶回去討老孃歡心。”
林如海和楊碩見薛蟠和鄭昀都這般說了,略一思忖,也都想到了薛蟠此舉的用意。
在座四人,鄭昀乃是當即聖上永昭帝潛邸出身,是永昭帝最信賴的心腹之人。
薛蟠年紀輕輕,便身居要職,這次本來是私自離京,永昭帝不僅不怪罪,反倒追授了他一個欽差的頭銜,讓他全權負責林如海遇刺事件的偵辦工作,可見也頗得永昭帝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