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請張友士過來,薛蟠是要上一折《請立煤炭公司折》。
為了保障京城煤炭用度,薛蟠決定對西山煤礦,進行國有化,組建煤炭公司。
這並不是薛蟠腦袋一熱,胡亂做出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煤炭之前用途不廣,用量也不大,由民間經營,倒還能支應。
但是現在有了蜂窩煤,煤炭需求量大增,民間煤窯主的第一反應,是囤積居奇,聯合漲價,這樣做,只會肥了煤窯主,對朝廷、百姓百害無利。
現在西山煤礦的窯主,被薛蟠使出手段,一窩端了,趁此良機,乾脆把西山煤礦眾窯收歸國有,由朝廷組織統一開採,至少能避免囤積居奇的弊端。
而且,在薛蟠這樣後世人的眼中,煤炭的用途,絕不僅僅在蜂窩煤一項。
在薛蟠看來,煤炭應該與鐵、鹽一樣,都實行官辦專營,才能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另外,煤炭官營還有一項好處,就是把原本被民間窯主賺取的利潤,收歸國有!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劉漢帝國如今內憂外患,歸結到一點,就是缺錢!
永昭帝為了錢,都幹出賣官鬻爵的事情來了——雖然現在因為百官反對,暫停實施,但如果財政狀況一直得不到改善,終究還是會被重新撿起來。
薛蟠鼓搗出蜂窩煤,每個月能給崇文門稅關衙門增收一萬兩銀子的稅銀,已經能讓他在正六品的崇文門稅關衙門副提舉位置上,做得安穩了。
西山煤礦如果能收歸國有,單靠京城一地市場,一年的利潤也不會低於百萬兩!
林如海在揚州,改革兩淮鹽政,冒著天大的風險,一年增加的鹽稅,也不到一百萬兩。
薛蟠現在隨手施為,就能給朝廷增收百萬,功勞不小。
當然,在《請立煤炭公司折》裡,不能公開言利,不然難保不會被御史彈劾,再說一套“與民爭利”那套陳詞濫調。
在呈上這番奏摺的同時,薛蟠又給大明宮總管太監戴權,捎去一封密信,在信中對煤炭公司的盈利前景,稍稍描述了一番。
前有朔日大朝會上被當庭彈劾,又在隨後的對質中駁得御史啞口無言;現在又捅破“西山煤礦慘桉”內情,給順天府、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找了好大一件事兒,薛蟠官職雖低,在京中也算有些名聲了。
這封《請立煤炭公司折》呈進內閣之後,雖然閣老們對這個所謂的“煤炭公司”,不明所以,但也沒有留難,很快就轉呈到永昭帝的御桉桌頭。
永昭帝批閱奏章,看到這封奏章,笑著說道,“這薛蟠,竟會搞這些花活兒,前有‘請設煤務提舉司’,現在又來了個‘請立煤炭公司’,是真能折騰。
“煤務提舉司設立才幾天,他就捅出這麼大一件事,令朝野內外,議論紛紛;這個‘煤炭公司’成立之後,不知道又會搞出什麼事端。”
戴權已經收到薛蟠的密信,當然也收到了密信中夾的一張一千兩的銀票,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當即陪笑道,“這個‘煤炭公司’,就在煤務提舉司治下,薛蟠身為提舉司主官,原本是能自行其是的,現在能先奏請陛下,說明他做事還是恭謹的。”
永昭帝點頭說道,“朕果然沒有看錯人,薛蟠年紀雖輕,卻是個能做事,敢做事的,比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強多了!”
這話,戴權就不好接了,只能陪笑沉默。
永昭帝雖然對現在朝中一干對他陰奉陽違的大臣甚為不滿,但是有太上皇坐鎮龍首宮,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有這樣的對比,永昭帝對自己慧眼識珠,一手提拔起來的薛蟠,更加青眼有加,提起硃筆,在《請立煤炭公司折》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準”字。
薛蟠成立煤炭公司,並不單單是對西山煤礦眾多窯口,進行整合,而是要對整個京城的煤炭產業,進行統一規劃調整。
在這個時代,各方面的技術都比較原始落後,不只是挖煤工人下窯採煤困難,把原煤從西山運到京城,同樣有諸多不便,以至於一擔原煤的運價,比原煤的出窯價都要高了。
薛蟠不僅要把西山煤礦原本各行其是的諸多窯口,集合起來,統籌管理;還會對煤炭的運輸,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
他設在西山工業基地的鍊鐵高爐,練出的鋼鐵,就是為煤炭運輸準備的。
實際上,從薛蟠利用蜂窩煤,對京城煤炭市場需求進行了充分激發開始,就對原煤運輸,有了謀劃。
從一開始就命人統一回收蜂窩煤渣,運到城外用來鋪路。
在沒有條件建設水泥路、柏油路之前,用煤渣鋪路,是一個相當經濟實用的替代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