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在白天的接觸戰中,用犀利的火器消滅了不少的波蘭翼騎兵,這讓他有點輕視了敵人。
所以,在斯特凡凌晨偷襲的時候,沙俄軍隊並沒有足夠的警惕性。
這個小失誤所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沙俄軍隊受到了極大的損失。
在夜色中,面對二十萬人的偷襲,這簡直就是災難。
如果不是伊凡雷帝和安德烈兩人都有很多經驗,只怕這一晚,就會成為他們的最後一戰。
在經過大營被破,拼力抵抗,還有不分敵我的一陣火炮亂轟之後,沙俄軍隊終於穩住了軍隊。
但是伊凡雷帝也發現,能聚集在他與安德烈麾下的沙俄士兵們,也已經不超過五萬人。
斯特凡親自督陣,雙方以沙俄的大營為戰場,展開了拉鋸般的廝殺。
在伊凡雷帝穩住軍隊之後,戰局的天平也終於艱難的向著沙俄開始傾斜。
安德列看著處於暴怒當中的伊凡雷帝,他建議今天的這一戰,就要當成與波蘭立陶宛王國的決戰。
伊凡雷帝想也沒想就答應下來,他雖然狂怒,但也分得清形勢。
現在沙俄軍隊的大營被攻破,損失的物資數量相當巨大。如果不能在這一戰當中拿下決定性的勝利,那麼沙俄軍隊就必須要撤退了。
所以,為了勝利,為了畢其功於一役,伊凡雷帝都不會再拖下去。
在另一方的斯特凡國王,此時雖然想撤退回到盧布林城內,但是卻發現沙俄軍隊已經不肯放鬆。
沙俄軍隊的攻擊,如同潮水一般洶湧,一次次的衝擊著波蘭立陶宛軍隊的陣形。
由於沙俄軍隊的武器非常犀利,所以波蘭立陶宛軍隊抵抗起來分外艱難。
最可怕的就是沙俄軍隊的火炮,每一軟轟擊,都會在波蘭立陶宛軍隊的陣形上開啟缺口。
斯特凡此時,也已經感覺到了沙俄決戰的決心。而且他也看出來,波蘭立陶宛軍隊已經處於弱勢。之所以還沒有潰散,是因為之前的偷襲還算成功。
一旦之前偷襲的成就感消失,那就是自己敗退之時。
正當斯特凡在想著,要如何才能挽回頹勢的時候。他突然就聽到側前方火槍之聲大作,一支沙俄騎兵衝到了波蘭立陶宛軍陣的側翼,不斷的開火射擊。
這支沙俄在偷襲中倖存下來的騎兵,只有不到五千人。但是這五千人,就成了壓垮波蘭立陶宛軍隊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不斷倒下的波蘭立陶宛士兵,斯特凡發現自己的軍隊正在緩緩的後退。即使手下的將領們大聲喝斥,可是也無法阻擋這龐大的人潮湧動。
很快波蘭立陶宛軍隊的後退就演變成了潰敗,士兵們扔掉武器全力的奔逃。
甚至有些士兵開始脫去身上的鎧甲,因為這些東西已經降低了他們的逃跑速度。
沙俄軍隊士兵們的心中都憋著一口氣,明明自己的敵人並不是很強,可是卻對方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種事情給誰,都會忍不住要生氣的。很多戰友的死亡和失蹤,也引發了他們的極大仇恨。
因此沙俄軍隊對於潰敗的波蘭立陶宛士兵們,並沒有多少仁慈之心,逃得慢的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條。
盧布林之戰落下帷幕,此戰當中,波蘭立陶宛二十萬軍隊逃散了一半,被殺掉的也差不多有一半人。而沙俄軍隊也是慘勝,最後雖然找回來了一部分被偷襲打散計程車兵,但是損失也有四萬餘人。
原本是十二萬人的沙俄軍隊,如今只有八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