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到了這個局面,易卜拉欣已經失去了主動權。
明軍重新佔據了阿勒頗城,等於將易卜拉欣的二十餘萬人馬與奧斯曼帝國隔離開來。
雖然明軍自己,也等於成了孤軍,但是他們將易卜拉欣準備的補給物資都攔了下來,這也是明軍最大的優勢。相對沒有足夠物資的易卜拉欣來說,明軍處境要好的多。
唯一讓楊洪義不滿的,就是明軍騎兵出現的五千傷亡。其中戰死了兩千餘人,另外的三千人要休養一陣子行,短時間是不可能再上戰場了。
易卜拉欣很快便意識到了自己的窘迫處境,不到五天的時間,就帶著二十萬奧斯曼人馬重新逼近了阿勒頗城。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楊洪義是說什麼也不會再讓出阿勒頗城,而且也不能讓易卜拉欣的軍隊從城外透過。
他派了一萬五千明軍騎兵出城,而火槍兵與炮兵們則在城中固守。
憑藉明軍騎兵的機動力,和火槍的射程與射速,拖住奧斯曼軍隊的腳步。
如果可以的話,還要尋找機會將易卜拉欣的軍隊一舉擊潰。如此以來,明軍在阿勒頗附近,就不會再有掣肘的力量存在。
易卜拉欣一來到阿勒頗,就擺出一副要攻城的姿態。
只不過奧斯曼軍隊的火炮威力實在不強,射程與射速與明軍的火炮相比,差了不只一個檔次。
奧斯曼的火炮剛剛擺上,就被明軍拉上城頭的火炮給擊毀了。
如果奧斯曼軍隊要攻城的話,就只能憑藉著人力優勢攀爬城牆才有可能破城了。
易卜拉欣當即命數萬人扛著雲梯攻城,可惜在明軍的頑強防守之下,即使架起雲梯也是上城送死。
一個個頂著厚木盾牌的奧斯曼士兵們,在明軍火炮的轟擊的夾縫中衝到城牆下。他們舉著盾牌爬上雲梯之後,根本沒等站穩,便會被明軍拿著叉子給推下城頭。
什麼城頭肉搏,那是根本不存在的,明軍不會做這等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另外明軍會不時的從城頭倒下去一鍋鍋的熱油,並扔下火把點燃,使城下燃起雄雄大火。
死傷了三萬餘人,奧斯曼的軍隊也沒能將阿勒頗城如何。
並且明軍的騎兵,也出現在了奧斯曼軍隊的後方。時不時的會衝到距離奧斯曼軍隊較近的距離,用火槍對奧斯曼軍隊進行騷擾。
雖然明軍騎兵只有一萬五千餘人,可是每一次都會給奧斯曼軍隊造成多則上千,少則數百人的傷亡損失。雖然對於二十萬奧斯曼軍隊來說數目並不算大,可是這種慢性流血,也足夠要了他們的命。
易卜拉欣知道,阿勒頗在明軍的手中,自己是奪不回來了。不如繞過阿勒頗回到雷伊漢勒山口,這樣就等於回到了奧斯曼的帝國內部,可以隨時補充物資。
但是楊洪義怎麼可能讓易卜拉欣如意,就在奧斯曼軍隊繞城而過之時,城內的明軍衝出城外,對著奧斯曼軍隊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先是一頓火炮轟擊,而後火槍兵方陣如同烏雲一般壓上前去。
突如其來的打擊,出乎了易卜拉欣的預料,這讓易卜拉欣不得不應戰。
只不過明軍的騎兵也在奧斯曼軍隊的另一方出現,與明軍火槍兵成了夾擊的局面。
奧斯曼軍隊這些天來,根本就沒有好好的休息過,又接連損失了十幾萬人馬。他們計程車氣已經並不高昂,而且這些奧斯曼軍隊,本來就是各地守軍組成成分複雜,在明軍的大舉進攻之下,沒多長時間就開始了逃散與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