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十二萬大軍裡面,除了蘇萊曼大帝的三萬禁衛軍之外,都是各地的守軍。
其中最為精銳的,也就是三萬禁衛軍。
易卜拉欣在安塔基亞駐軍,並沒有主動進攻阿勒頗的楊洪義。
首先是因為手下的軍隊良莠不齊,還需要時間進行整合。其次,易卜拉欣也想透過觀察,來尋找明軍的弱點。
奧斯曼的軍隊人數雖然多,但越是這樣就越不好帶領。一旦吃了敗仗,很可能就會一戰而潰,走了之前的老路。
如果不是易卜拉欣極力控制,他手中就是再召集三十萬軍隊也不是問題。但是在薩勒馬斯方向,還有五萬吳雲生所帶領的明軍。
易卜拉欣對於奧斯曼帝國的情形非常擔憂,如果不是中間隔著一個黑海,奧斯曼帝國最重要的小亞細亞半島,恐怕都會處在明軍的全面威脅之下。
另外易卜拉欣也非常害怕,害怕自己在如此優勢之下失敗。這種責任他承擔不起,一旦失敗就沒有活著的可能。在蘇萊曼大帝的期許之下,不勝則死。
他先是派人給楊洪義送去了一封信,信中指責楊洪義擅自開啟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端。並且希望楊洪義從他所佔領的阿勒頗、霍姆斯和大馬士革撤軍,將這三座城市交還給奧斯曼帝國。
楊洪義接到了易卜拉欣的信件,看到內容就笑了。這可真是太過諷刺,明明挑起戰端的是奧斯曼一方,如今卻要顛倒黑白。
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對方居然就想這麼空口白牙的索要阿勒頗、霍姆斯、大馬士革三城。
楊洪義很痛快的給易卜拉欣寫了回信,告知對方明軍只是正的自衛反擊而已。一切的戰事源頭,都是由奧斯曼的蘇萊曼綁架大明國丈、國舅而引發的。如果奧斯曼帝國想要回阿勒頗、霍姆斯、大馬士革三城,也不是不可行,但要付出足夠的代價。
易卜拉欣顯然也不著急,他不斷的給楊洪義寫信,每一次信件來往都要三五日。
兩人的信件往來,個七八次,一個月的時間便已經過去。
這時的易卜拉欣,已經將手中的三十二萬大軍完全整合起來。軍中原本林立的派系,被他從上到下都給清理整頓了一遍。
而且這些軍隊,在這一個月的時間之中,被不斷的拉出去訓練,可以說過的十分充實。
易卜拉欣連續給楊洪義寫信,其實就是在爭取時間,在他的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和談的意思。
楊洪義雖然看破了對方的意圖,但是並沒有說破,而是與之虛與偽蛇。
之所以與易卜拉欣虛應事故,是因為吳雲生給楊洪義送來了訊息,大不里士之戰已經結束,奧斯曼與薩非王朝聯軍慘敗,塔赫馬斯普一世戰死。
正是因為得到了這個訊息,所以楊洪義也並不但心什麼。
楊洪義所在的阿勒頗城,進可攻打奧斯曼沿海,或者北方的加濟安泰普城。退則可以退到拉卡城,背靠兩河流域,長期與奧斯曼對峙。
所以不管易卜拉欣打什麼主意,楊洪義都是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作戰,沒什麼可患得患失的。
他還給吳雲生寫了信,讓其在有餘力之時,可以適時的出兵威脅奧斯曼帝國的巴特曼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