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克帶著兵追到了巴士拉的城下,便收攏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
察哈兒的騎兵們繞到了城後,進入巴士拉城內。
儘管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並沒有圍城,可打來孫汗在城中一樣如同困獸。
他除了巴士拉城,就沒有其他的領地,一旦放棄這裡便無處可去。
但是看眼前的這一仗的結果,如果察哈兒部不肯離開巴士拉城,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退又能退去哪裡,打來孫汗不斷的盤算著。
最後打來孫汗決定,不管怎麼說,還是要退出巴士拉城才好。否則的話,在這裡被奧斯曼的軍隊堵住,最後整個部族被滅都有可能。
在奧斯曼的軍中,沙巴克與武清伯李偉兩人,也正在商量著如何對待打來孫汗。
“沙將軍,我覺得此戰我們已經贏定了。這個時候為了儲存實力,我們可以給打來孫汗送一封信,命他退出巴士拉,我們奧斯曼的軍隊可以不再追殺他們部族。”李偉向沙巴克建議道:“只要他肯聽從我們的話,放他離開對我們還是有利的。打來孫汗是大明的藩屬,他也只能回到大明境內。但是我知道,他們對於大明並無臣服之心,只不過是實力不濟罷了。一旦大明有了震盪,他們這些喂不熟的傢伙就會起來造反。”
聽了武清伯李偉的話,沙巴克十分意動,不過他還是有點疑問,“武清伯,如果打來孫汗一度過這一難關,襲我們的後路,這可不太保險啊。”
武清伯李偉道:“沙將軍放心,他們這些蒙古人,向來的遷徙慣了。若是離去,也必定是逐水草而居。哪裡能養牛羊,他們就會去哪裡。眼下只有退入大明轄下的波斯北方,才能養足夠的牛羊。”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就放心了。”沙巴克也認同了李偉的說法,連連點頭道。
很快以武清伯的名義,給打來孫汗送了一封信。
信上的內容,正如武清伯所說,令其退出巴士拉,奧斯曼的軍隊則不會追擊察哈兒部。如果打來孫汗不同意的話,武清伯也不能保證察哈兒部的安全。
打來孫汗看到了這封信,自然沒有什麼異議。就是沒收到這封信,打來孫汗也不想留在巴士拉了。
只不過打來孫汗並沒如武清伯所猜測的那樣,帶著整個部族退回波斯,而是全部遷向了波斯灣南岸的哈薩城。
哈薩城相距巴士拉城,足有七百餘里,但是這裡是個港口城市倒也十分富足。
打來孫汗選擇這裡,就是不想再回到大明的管制之下。哈薩城雖然不利於放牧,但是這裡的交通也並不差,只要沿著波斯灣的南岸一路都去,人煙並不稀疏。
只要肯用心經營,打來孫汗所帶領的察哈兒部,也一樣能過的不錯。
而帶著人馬穿越大漠的俺答汗,也在這個時候帶著土默特的人馬來到了一個叫哈伊勒的鎮子。
這個鎮子上的人,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多的人從沙漠之中走出來。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許許多多的人滿面灰塵,無數的馬匹和駱駝還有大車。
此等景象如同奇蹟一般,讓哈伊勒鎮的人吃驚不已。
但是很快他們就反應過來,最前方的那些人的長袍下襬,露出了雪亮的刀劍。在哈伊勒鎮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土默特的騎兵們便將鎮子圍了起來,並將鎮上的人都殺光。
這麼一座鎮子上人口並不過萬,但是對於土默特部來說,卻有著極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