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答應的火器彈藥等物,透過黑海上來往的船隻,很快便運到了克里米亞汗國。
阿幹別伊也集齊了十萬人的軍隊,帶上運送來的物資便乘船從亞速海到達頓河河口,然後逆河而上用了二十天的時間到達頓河大拐彎處上岸。
十萬克里米亞軍隊,在頓河大拐彎處上岸,這裡距離薩萊城相當的近,不過一百餘里而已。
他們只用了兩天時間,便趕到了薩萊城下。
阿幹別伊來到薩萊城下,眯著眼睛看著薩萊城城牆,他發現這裡似乎並沒有兵力駐紮的樣子。除了城門大開之外,城頭上偶爾會有一兩個百姓模樣的人走過,而且也沒有任何的旗幟在飄揚。
當即命人進城去,檢視薩萊城中的情況。
很快便有手下來報,說薩萊城內並沒有任何明軍留下的跡象。據城中百姓說,明軍早在一個多月之前,便已經離開了薩萊城,沿河向北方去了。
阿幹別伊帶著克里米亞軍隊進城,先修整了一天,順便從百姓的口中查問明軍的人數和火炮數量。
雖然阿幹別伊上次與伊凡雷帝交手失策,但是他依舊是個合格的將領,也依舊深受汗王道拉特的信任。
也正因為這樣,阿幹別伊做事也格外細心,不想再重複前一次的失誤。
等他將明軍的大致情況摸清,已經是兩天之後。
留了一千守軍駐紮於薩萊城,阿幹別伊正式將這裡納入克里米亞的版圖。他也從百姓口中得知,阿斯特拉罕那裡的明軍也被召回,便向阿斯特拉罕也派了人手。
這些事情安排完,阿幹別伊給汗王道拉特寫了信,彙報薩萊和阿斯特拉罕的情況之後,便帶領全軍向著北方追過去。
阿幹別伊剛剛出發,卻不知道明軍在一個多月這麼長的時間裡,已經趕到了喀山汗國的薩馬拉城外。
但是在薩馬拉城周圍,賽因布拉特調集了整個汗國的軍隊,足足有二十萬人的軍隊,將薩馬拉城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兵營。
李成梁所部加上喀爾喀的兩萬騎兵,與對方相比兵力差了幾乎兩倍之多。
不過李成梁並沒動手,而是在等。
此時已經有一支明軍的騎兵小隊前來送信,說他們是胡月鋒所部,此時胡月鋒已經連奪喀山城與加里波利兩城。胡月鋒正帶著一萬明軍,從加里波利往薩馬拉城這裡趕路,數日之內便可到來。
在奧卡河與伏爾加河流域,局勢已經滑向不可知的境地。
除了明軍、喀山軍隊、克里米亞軍隊,還有一支七萬人的軍隊從莫斯科城出發。
這支沙俄軍隊的將領就是伊凡雷帝本人,他收到了賽因布拉特的書信,便看到了沙俄再次雄起的希望。
對方無條件的讓出梁贊城和卡西莫夫城,還有下諾夫哥羅德城,這讓伊凡雷帝喜出往外。
但伊凡雷帝從小就久處宮廷,最擅長的便是勾心鬥角,他嗅到了對方的陰謀味道。
雖然對於這種人天而降的好事不想放過,可伊凡雷帝仍舊非常小心的派出了各路的探子。
在他已經收回了梁贊與卡西莫夫城的時候,便得到了從下諾夫哥羅德城送回來的訊息。下諾夫哥羅德城,已經被明軍佔領。不只如此,就連喀山城也一併被明軍給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