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三路大軍,共計十五萬人馬,在莫臥爾如同掃把一般掃除了莫臥爾軍隊。
由此,整個北天竺都已經落入到明軍的掌控之中。
阿克巴卻退避於喀布林,這已經是莫臥爾最西邊的城市。
他派出使者,前往薩非王朝求助。只是塔赫馬斯普此時顧不上阿克巴,他在阿姆河一線,正與吳雲生所帶領的明軍對峙。
如果抽調人馬前去支援阿克巴,那麼薩非王朝的人馬有就點不夠用了。要知道薩非王朝雖然也是強國,但是更西方的奧斯曼與薩非王朝的關係並不好。
這樣一來,面對楊洪義追擊而來的人馬,阿克巴只有單獨面對。
阿克巴也是被楊洪義給逼急了,既然躲不了那就死戰。他並沒有躲在城中,而是主動帶兵出擊,在通往喀布林的山口設下埋伏。只等明軍從山口出來的那個時間,以騎兵的機會和衝擊力,給明軍重創。
雖然阿克巴的想法不錯,可惜楊洪義也是久經戰陣之人。尤其是在透過狹窄地形之前,會派出探子探明情況。
當阿克巴在山口外駐紮了幾天之後,便被明軍的探子發現。
對於莫臥爾軍隊的駐紮地點,楊洪義確實有些頭疼。如果明軍就這麼從山口出去,定會遭受不小的損失。但長時間的困於山路之上,肯定也不是辦法。
不過還是讓楊洪義想出了辦法,那就是先將騎兵派出去,不停的騷擾莫臥爾軍隊。趁著莫臥爾軍隊忙於應付之時,再讓火銃兵與炮兵們出山口列陣。
如此一來,應該可以使得莫臥爾軍隊措手不及。
隨著雙方的接近,明軍還有數里便要走出山口之時,楊洪義將兩萬明軍騎兵撒了出去。
明軍的騎兵出現,相應的莫臥爾騎兵立時出動,迎向了明軍騎兵。
只是明軍騎兵並不與莫臥爾騎兵正面接戰,一出山口便分成兩隊,從山口外兩側順著山腳快速離去。
騎兵之間如果互相追逐,那可就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出結果的。而阿克巴的也沒那個時間去與明軍的騎兵糾纏,他是要給明軍重創,而不是纏戰。
阿克巴收攏了莫臥爾騎兵,並拖出來數十門火炮,對準了山口的位置。
莫臥爾帝國當然也有火炮,只是莫臥爾的火炮相對明軍的火炮,效能實在乏善可陳。但是用在這樣的地形上,明軍的火炮卻無法在山口之山展開,自然就無力對莫臥爾的火炮反擊。
這種情況卻讓楊洪義撓了頭,自己的騎兵也已經派了出去,手中可用的只有火銃兵與炮兵。
看了看山路兩旁的情況,山坡都是土坡,坡度不算太陡峭。看到這樣的地形之後,楊洪義鬆了一口氣,立刻命令炮兵將炮車拖上緩坡。
明軍火炮射程足有十里,而且炮身已經減輕,如此一來想要拖上山坡上便不是那麼難。
隨著明軍火炮響起,莫臥爾的火炮就倒了黴,被一個個的清除掉。
就在莫臥電器炮兵崩潰逃走之時,明軍的火銃兵排著整齊的佇列走出山口。
而在此之前,明軍的騎兵也沒停止對於莫臥爾軍隊的騷擾。總是遠遠的在火銃射程之內,對莫臥爾軍隊開火,使得莫臥爾軍隊無可奈何。
阿克巴幾乎要瘋掉,與明軍交戰幾次,都讓他非常難受。這些明軍騎兵就象是蒼蠅一樣不停的騷擾,使莫臥爾軍隊如同陷入泥潭,有力也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