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兵力比較懸殊,吳雲生在卡拉庫爾做好了迎敵的準備。
明軍的火器也已經有了新的提高,象吳雲生這裡就是最先換裝的。新式火炮與手雷,都給布哈拉的明軍送了一批過來。
新式火炮送了一百門,吳雲生留給了布哈拉城五十門,卡拉庫爾這裡帶過來了五十門。至於手雷,則整整帶了二十萬顆過來。看上去似乎手雷的數量挺多,實際上分到兩萬人的手中也不過一人十顆。
就在收到薩非王朝進攻的訊息第二天,卡拉庫爾城外揚起漫天塵土。東南方的地平線上無數的人馬湧來,如同漫延的洪水一般。
吳雲生在城頭上看著這些薩非王朝的軍隊,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動搖。
到了這個時候,明軍武器的先程序度已經遠超這些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的軍隊。有時候這種差距,都不是軍隊數量可以彌補的。而且吳雲生自己也帶過不少兵馬,對於這種軍隊擺出來的浩大場面,早就見得多了。
“準備炮擊。”吳雲生甚至都不想等這些薩非軍隊主動攻城。
傳令兵領命而去,五十門新式火炮已經填裝好了彈藥,就等著一聲令下。
薩非王朝的軍隊停留在三里之外,隊伍非常整齊。鮮明的盔甲和旗幟,一排排一列列,所有的一切都顯得威武不凡。如果在數年之前,明軍面對這樣的軍隊,或許無法正面作戰。但現在,他們就不應該如此列陣。
吳雲生沒有半句廢話,命令立時開火。人家都擺好了姿勢,如果這時自己還不上,那豈不是愧對自身的職業。
原本薩非王朝軍隊的將領還要派人叫陣,結果還沒派出去人喊話,便聽到一陣驚天動地的轟鳴。
從卡拉庫爾的城頭上,冒起陣陣青煙,在薩非王朝的軍陣之中,則傳來劇烈的爆炸聲!
八萬人的軍隊,擺在平原之上,一眼望不到邊際。可是被明軍火炮的開花彈轟擊之後,立時亂的彷彿一窩熱鍋上的螞蟻。
薩非軍隊將領哈基姆立時命令軍隊散開,躲避明軍的炮火。他與奧斯曼帝國作過戰,自然知道如何對付火炮的轟擊。只是他沒想到,這個遙遠的大明國居然也有火炮,看樣子比奧斯曼的火炮還要厲害。
哈基姆的命令,使得薩非軍隊的損失只在最開始的時候高了一些。而後軍隊的陣形散開,便讓明軍的炮擊顯得不是那麼威力十足。即使是開花炮彈,一炮過去也最多造成兩三個人的傷亡。
吳雲生看到對方散佈開的稀疏軍陣,便讓火炮停止了轟擊。明軍的火炮雖然厲害,但是炮彈有限。如果放開了轟擊,只怕用不了多久炮彈就會告罄。
不過吳雲生知道,對方並不會善罷甘休。目前明軍所要做的,就是嚴陣以待,等著對方前來攻城。
只有等對方的軍隊集中的時候,明軍的火炮威力才能完全發揮出來。
薩非主將哈基姆盯著卡拉庫爾城,他知道明軍火炮不弱,想必火槍也不會差。
揮手招來兩萬名盾牌手,哈基姆命令他們攻打卡拉庫爾城。
這兩萬名盾牌手都是精銳,是專門用來攻城的,有敢死隊的性質。他們的手中舉著盾牌,身上套著輕便的皮甲。這樣便於發揮靈活的身手,在槍林彈雨之中進退機變。
三里的距離,兩萬名盾牌手架著長梯舉著盾牌,向著卡拉庫爾城猛撲過來。
吳雲生傳令下去,等對方進入百五十步的距離,火銃兵們再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