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汗國的軍隊本來就只有沙俄軍隊的一半,但他們都是騎兵,這一點是佔有優勢的。
可惜的是克里米亞汗國的將領並不知道體恤馬力,因而將本來還不錯的局面搞的一團糟。現在面對沙俄騎兵的衝擊,克里米亞騎兵們卻有些抵抗無力。
他們的馬匹已經消耗了相當多的體力,根本就提不起馬速來。因此對於沙俄的衝擊力,也就減小許多。反而是沙俄一方的騎兵衝的更猛,速度更快,這就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面。
伊凡雷帝對於沙俄騎兵的表現非常滿意,趁著這個機會,又派出兩萬重火繩槍兵,組成了八個方陣平推過去。
這對於克里米亞騎兵來說,是滅頂之災。
他們面對重型火繩槍,根本就沒有什麼抵抗力。面對沙俄火繩槍的密集火力,無法從正面衝鋒。而且在他們的外圍,還有著許多沙俄騎兵不時的發起衝擊。
儘管克里米亞騎兵的人數較多,可一樣無法面對沙俄的攻擊。
隨著沙俄重型火繩槍兵的推進,那些克里米亞騎兵們終於抵抗不住壓力,全面崩潰四處逃散。
伊凡雷帝看到這些克里米亞騎兵大部分已經逃走,便命令全軍進攻耶列茲城。
這一次進攻,耶列茲城因為已經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很快便開啟城門投降。
戰事結束之後,伊凡雷帝派人統計。沙俄軍隊損失了一千多人,而殲滅的克里米亞軍隊,則達到了上萬人之多。
雖然大部分克裡米亞騎兵都給逃走了,但是這些克里米亞軍隊輜重都在耶列茲城中。因此克里米亞如果再想組織起來一支大軍,短時間內就是不可能的事。
到了這個時候,伊凡雷帝才鬆了口氣。在他看來,沙俄的危機已經解決了一半。而剩餘的一半,則是喀山汗國的賽因布拉特。
另一邊的賽因布拉特也沒有閒著,當他聽到探子回報,說伊凡雷帝主動帶著十萬大軍去迎擊克里米亞汗國的軍隊。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在賽因布拉特看來,伊凡雷帝帶著十萬人傾巢而出,他身後的莫斯科必定兵力空虛。如果自己在伊凡雷帝與克里米亞軍隊激戰之時,將莫斯科城給奪下,一定會讓沙俄軍隊全面崩潰。
而沙俄這個國家,也會在這一戰之後消失。
這是具有決定性的一戰,賽因布拉特是不可能放過的。
可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這種判斷,都在伊凡雷帝的預料之中。
賽因布拉特盡起卡西莫夫新招募的六萬大軍,向著莫斯科城一路進發。
雖然距離莫斯科還有上百里之時,得到了克里米亞戰敗的訊息,但賽因布拉特依舊沒有退兵的意思。
自己的軍隊已經到了莫斯科城下,這個時候怎麼可能甘心退卻?而且伊凡雷帝就是想回頭救援莫斯科,也來不及了。
如果伊凡雷帝帶著兵去卡西莫夫,也斷不了自己的後路。相對來說,沙俄的後方遠比喀山汗國的後方更有價值。雙方就是都不管不顧的打濫仗,也無非是看誰的後方更不值錢。
就這一點來說,喀山汗國後方更多的是農田,製造武器的作坊可遠不如沙俄後方多。
因此,賽因布拉特也非常篤定,伊凡雷帝不會去攻擊自己的後方,而是必定轉向莫斯科城,免得這裡被喀山打成了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