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載坖的計劃之中,大明一旦走上商品經濟的道路,就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
現在朱載坖主政不過五年,但是大明的社會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若不是幾場接連發生的戰事,只怕大明的發展速度還能更快。當然,這些戰事也給大明提供了不少的免費勞力,也算是略有貢獻。
這其中,自取消海禁以來海上商貿也格外發達。大明的商船向西也遠航到了非洲,帶出了數不清的商品。而向東,則是瀛洲的各種物資礦產,源源不斷的進入大明。相對的,大明對於這些地方的交流也就更加頻繁。
尤其是瀛洲,此地南北兩地都非常適合農業生產,這對大明百姓是有著致命吸引力的。而南瀛洲,農牧都可以,簡直是大明百姓們嚮往的天堂一般。
因此,大明百姓當中,移民去瀛洲的人非常多,每年都有數萬人坐船過去。
朱時泰也從方洲迴轉,帶回了方洲的具體情況。與朱時泰同時過去的,有許多朱載坖早就安排好的專項人材,彙報的情況比朱時泰可詳細的多。
方洲此地四面環海,陸地之上並無多少山脈,而且土人也不多,同樣是移民過去的好地方。
朱載坖知道,後世那裡可是有世界極的大鐵礦礦場。鐵礦對於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是新立的樂浪省有新鐵礦,只怕大明本土的鐵料都不夠用。
隨著大明的鋼鐵工業的發展,新礦藏也必須儘早發崛出來,開發方洲也是朱載坖計劃中重要的一步。
在北瀛洲的張元德,並沒有閒著。他從那些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水手口中,得知了一件重要的事。
此時的葡萄牙與西班牙是共同的國王,腓力二世。因此無敵艦隊的水手們,也在遠征北瀛洲的時候,在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上臨時休整過。
這本來是一件並不起眼的事,但是張元德在一些西班牙水兵的口供報告中看到了這一點。
幾經追問證實之下,發現亞速爾群島居於大洋中間,與歐洲和瀛洲的距離都不近。但是總體上,與歐洲要近上一些。
這裡幾乎成了西班牙船隻出海的必經之路,中途船隻會經常在這裡停靠,是個非常重要的地點。
張無德想,與其在北瀛洲等著西班牙前來挑釁,不如主動出擊。如果能將亞速爾群島拿下,便等於使著西班牙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後勤基地。而擁有這個群島的優勢,則會變成大明的。
此時北瀛洲的造船水平也有了一些增長,並且造出一批海船。張元德便將這些新船統合起來,建立了一支新的艦隊,為北瀛洲艦隊。艦隊的骨幹軍官,當然是從他所帶的艦隊中調過去的。
雖然只是地方艦隊,但是這規模並不算小,而且因為這些軍官都是皇家軍事學院畢業生,也不可能成為張元德的私軍。
有北瀛洲艦隊駐守在地方,張元德使可帶著主力艦隊東去亞速爾群島。
亞速爾群島這個地方,距離歐洲大陸的直線海路,不到三千里。這個距離在海上動輒萬里的航程來說,並不算太遠。但也並不算近,至少要和這種距離的敵人開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之前無敵艦隊的敗給了張元德的所帶領的大明艦隊之後,那些殘餘的船隻逃回歐洲,中途也在亞速爾休整過。因此,亞速爾上的葡萄牙軍隊也知道大明艦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