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川一益聽到織田信長的話,感覺全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有點不寒而慄。
這些朝鮮百姓基本上都是全家老小被帶了過來,哪裡有半點軍兵的樣子。主公硬將這些人說成朝鮮軍,便是要讓他們去做戰場消耗品罷了。
這種事情,瀧川一益雖然也做過,但是也沒上過萬。這次足有十萬百姓,被拉到了這裡,只怕結果是極其殘酷的殺戮。
“主公,若是明國在朝鮮造下如此之大的殺孽,想必他們就是再強悍,也無法在朝鮮立足了。”瀧川一益想到了這裡,又對織田信長萬分佩服道:“這也正是主公比我等高明之處,非我等所能及也。”
織田信長一直緊繃著的心情,卻因衣瀧川一益的這個馬屁而放鬆了不少,他哈哈大笑。
“好了,這些朝鮮軍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苦頭。給他們喝些稀粥,讓他們早點休息。”織田信長看向北邊的遠方道:“我們明天就去攻打漢城。”
瀧川一益不敢多說,躬身退下。
次日早上,倭軍全體出去,驅趕著十萬朝鮮百姓,向著漢城進發。
因為這些朝鮮百姓都是步行,速度很慢,一天的時間肯定無法到達漢城。
李軒則因此,提前一步得到了織田信長與瀧川一益合兵,並驅趕大批百姓前來的訊息。他對此十分頭疼,前一陣子被瀧川一益趕過來的一些朝鮮百姓剛剛安頓好,此時又來。
而且看這些倭軍的樣子,是想要躲在百姓們的身後對漢城發起攻擊。
到時明軍投鼠忌器之下,只怕有失啊。
若是硬起心腸來,不分百姓還是倭軍,架炮舉銃一通猛轟。固然是可以守住漢城,但是其中所造的殺戮,怕是也會讓朝廷震動讓朝鮮震怖。不管怎麼說,李軒都覺得不是什麼好事。
想來想去,李軒卻也有了主意。既然對方用了這種綁架百姓的毒計,那自己難道還不能躲了嗎?漢城不現在在不在明軍的手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殺傷敵方的有生力量。
無論是攻城還是野戰,明軍又怕過誰來?倭軍哪一方面,都不會是明軍的對手。我還就不信了,織田信長能一直帶著這許多的百姓不成。
想到了這裡,李軒也徹底相通,當下便命人召集兵馬準備開拔。
李軒先派出數千明軍的騎兵,在倭軍過來的路上游弋,以阻其速度。
其餘的火銃兵炮隊,則由李軒帶領著先行東行,對漢城這裡並無任何留戀。李軒帶人向東,沿漢江一線逆流而上直奔驪州。
既然織田信長用無賴打法,李軒也沒什麼好猶豫的,自己用不著帶百姓行軍速度就不是倭軍能比的。這種情況就和放風箏一樣,倭軍若想追著李軒所部跑,那些百姓就跟不上。
而且倭軍不敢輕易分散,否則在戰力上也無法與明軍相抗。
如此一來,就給了李軒機會。他帶著人馬直取驪州,再下利川,這兩城是在群山環抱之中。若倭軍想要追過來,要麼繞遠路要麼就翻山越嶺。想帶著那些朝鮮百姓過來,是根本就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