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應裡再一次滅掉了暹羅,這一次將暹羅王族都殺了個乾淨。
沒有了王族的暹羅,只要洞烏不過度盤剝百姓,便不會有多少隱患問題。
而他與莫庫兩人,正準備回師太公城,前去支援莽應龍之時。卻有下面人稟報,說有一支真臘叛軍前來投奔。
此時莽應裡才知道,占城與真臘居然被安南莫氏所滅。他第一個想法,便是提兵前往真臘。但冷靜下來之後,卻放棄了向鄭氏報復的計劃。
眼下洞烏最大的敵人是大明,而安南鄭氏所做所為,卻與大明意願相違背。對於這樣一個有野心的安南鄭氏,便是洞烏天然的盟友。
就在真臘數千叛軍前來投奔的時候,莽應裡派莫庫以弗朗機火銃兵將這支真臘叛軍包圍,最後全部殲滅一個不留。
非常時期,莽應裡的手段異常殘酷。造下如此數千人的殺戮,這讓莫庫都有些膽寒。
在這之後,莽應裡將叛軍首領的人頭割下,送往安南鄭氏。
鄭氏得到了真臘叛軍的人頭,自然也明白了對方與自己這一方結盟的意願。
為此,鄭檢特意與莽應裡在真臘與暹羅邊境見了一面,兩人在莫庫的見證之下,訂立了盟約。
洞烏與明軍交戰之時,鄭氏便要向安南莫氏動武,而後更要出兵攻打大明的廣西,以策應洞烏軍。
對於這些內容,鄭檢與莽應裡兩人都覺得是自己佔了便宜,但是實際如何,卻還要看雙方的能力。
盟約剛剛訂下沒過幾天,便傳來莽應龍太公城大敗,退守阿真谷。
鄭檢得知了這個訊息,一點沒有驚惶不說,反而覺得是自己的機會到了。
“吾兒,咱們可以對莫氏動手了!”鄭檢將兒子鄭檜叫來,對他道。
他兒子鄭檜卻十分謹慎道:“父親,這個時候莽應龍戰敗,怕是支援不了許久。我們此時還要吞併莫氏,那大明必然大怒。若是不敵,再想罷手便不可能。”
鄭檢摸了摸自己稀疏的頭髮道:“咱們有得選嗎?若是坐看洞烏被大明所滅,接下來一定會是我鄭氏與莫氏。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搏出一線生機。大明南方的強軍,都在戚繼光之手與洞烏交戰。若是將大明擊敗,必然會是一場巨大的勝利。到時飲馬長江,也不是不可能。”
“好吧,我聽父親的安排,這就去整頓兵馬。”鄭檜立時下去,將人馬都調往與莫氏交界處。
清化城的鄭氏強兵雲集,一下子便被對面的莫氏所察覺。
此時的莫氏宣宗莫福源,一點也沒有福源的病故了,繼位的是其子莫敬典。
面對鄭氏雄兵壓境,莫敬典一面派人給明軍送信求援,一面組織莫氏的兵馬準備與來犯之敵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