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與戚繼光兩人,雖然之前也檢閱過幾次,可是每次看著這些學員從校場走過,都有著不同的感慨和不同的心境。
雖然準備的並不充分,但是這次檢閱也用了半個多時辰。
“軍容壯盛,很是不錯,足見你們兩人很是用心。”朱載坖點頭非常認可。
“微臣只不過是將陛下所訂,都教於下面學員而已。反倒是陛下有此練兵之能,才使臣等慚愧。”俞大猷急忙抱拳道。
“臣開了眼界,陛下建此學院,用心良苦。”楊博隊了表示佩服,就沒別的可說。
朱載坖只是微微一笑,便招呼眾人,“此地非說話之時,我們去公所裡說。”
他這麼一說,大家便知道陛下有事交待。
俞大猷不敢怠慢,急忙在前面引路。戚繼光開了辦公公所的房門,將眾人請了進去。
朱域坖坐在了屋內的主座,便向眾人道:“這次來到皇家軍事學院,便是想看看你們將這些學院訓的如何。剛才也看過了,確實有些樣子,可堪大用。”
俞大猷與戚繼光兩人的目光一碰,陛下這麼說,似乎話中有話。
兵部尚書楊博,也是一愣,陛下為何要說這等話?莫非陛下要對哪裡動兵不成。
“陛下,兵連則禍結,若非萬不得已,且莫隨意便出兵。”楊博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勸戒一番。
“朕的話還沒說完。”朱載坖卻並不在意,擺了擺手道:“我中華之地,自漢唐之時武功極盛,諸國敬服。然兩宋以來,便崇文抑武,武人倍受壓制,中原亦再無尚武之風。亦因此,北宋亡於金,南宋亡於蒙元。致使華夏衣冠不再,遍地腥羶。朕覺得,我大明既可崇文,亦該尚武才對,你們覺得呢。”
楊博的腦門上瞬間出汗,其中的厲害關係,他是知道的。而楊博自己也是進士出身,雖為兵部尚書,可並不能算是武人。
“陛下所言有些道理,只是若尚武的話,這天下便易生亂。”楊博急忙道:“周有春秋戰國五百年之亂,秦國北拒匈奴南征百越,二世而亡。漢末有天下三分魏蜀吳,而至兩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之亂。至唐則天下節度使割據四方,乃至五代十國之亂,此皆為前車之鑑也。”
俞大猷與戚繼光兩人雖然也有才學,但是他們自己身為武人,並不敢在這種爭論上插嘴,免得落了口實。
朱載坖笑了起來,“尚武有尚武的好處,不尚武有不尚武的好處。但有一點,若不尚武,多受外族禍亂中原。今大明文貴武賤,實在有些矯枉過正。雖經整頓,我明軍已是強軍。可若是風氣不改,武人屢受折辱,又有何人會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抵禦外敵呢。”
在大明朝,同品級的武官,見到同品級文官要下跪,更有甚者會被扒了褲子打板子。這是得有多低賤,才能處於這種地位。朱載坖現在這麼說,講的就是這類事情。
楊博知道陛下非常有主見,便躬身道:“陛下,此等風氣非一日形成。若是改回去,還要慢慢來才是。否則朝中物議紛紜,反面徒惹亂子。”
“朕覺得,還是不要拖延的好。”朱載坖搖搖頭,他有自己的考慮,“如今我明軍剛剛整頓結束,又有數場開疆勝仗,正是意氣風發之時。若被折了銳氣,再改就顯得晚了些。不過武人桀傲之性亦是問題,所以朕才創立這所學院,使武人亦要讀書。”
楊博拱手皺眉道:“陛下聖明,但只有這些是不夠的。”
朱載坖笑道:“以往漢唐武人少節制,宋則不知兵之人指揮作戰,皆不可取。朕欲成立參謀部,使諸武將縱論天下戰局以輔國策,戰時則外出領兵而戰。”
喜歡寡人有病請大家收藏:()寡人有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