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的動作無疑有些大,但是這也是必須有的。
內部矛盾的激化,需要向外部轉移。
遼東改土歸流,便是將那些還沒開墾出來的土地,完全利用起來。
自鐵嶺衛向東向北,是廣闊至極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雖然這裡氣候寒冷,可是隻要開墾出來,哪怕只熟一季,也能養活無數的人口。到時又是大明的一個新糧倉,絕對划算。
士紳們對土地兼併嚴重,剝削殘酷。那就轉移佃戶,使之擁有土地。只要有人願意往遼東移居,便可許其一戶五十畝土地。
在大明人口還沒有暴漲起來之前,關於土地兼併的矛盾便會得到徹底的緩解。
再大力發展工商,吸收許多無地勞力,這便能使得大明社會變的穩定,且可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
朝中百官沒人敢反對,也沒人能反對。朱載坖如今的威望威信,並不象他的年紀那麼輕。
而且朱載坖這麼做,也還有著其他的考慮。
今年是隆慶元年,也是科考之年。即使不是科考之年,也要多開一次恩科。
“今年為科舉之年,又是朕登基第一年,便要加倍錄取才可。所錄賜同進士俱授實職,使其供職於關外新設州府。”朱載坖還是要給讀書人一點甜頭的,但也包藏著自己的用心,“凡參與會試考生,皆要提前三個月入京,食宿于格物書院,由劉來山長授爾等格物之學。雖讀聖賢之書,即負牧民之責,豈能不分五穀,不知蠶桑機杼。學者不必精,但須知其然也。格物之學也有考卷一張,計入成績。”
朱載坖的理由光明正大,百官沒啥好說的。也沒什麼可爭的,和皇帝抬槓,是怕自己死的不快嗎。
眼下只是不必精,但將來朱載坖會逐漸加大格物的成績影響,而後增加門類,使之正式登上大雅之堂。如此一來,便會讓許多讀書人,自己就去研究格物了。溫水煮青蛙,自然就比激烈的改革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個訊息只要一傳出去,便會讓天下的舉人為之瘋狂。
關鍵不是別的,而是朱載坖加倍錄取四個字。這代表著許多屢試不第之人,很有希望在今年大顯身手,或者是撞中大運。
在嘉靖年間,會試錄取人數一般都是三四百人左右。朱載坖一張口,就是加倍。那代表著會錄取六百至八百人,這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八月秋闈主考官為南京禮部尚書李璣,副考官則為格物書院山長劉來。
劉來當然也在殿中,當場就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這各地考生前來,必定人數眾多。格物書院草創未及一年,安能容得下如此多人。陛下是不是將這些考生另行安置才是。”
朱載坖笑道:“格物書院只是小了一些而已,可擴建其規模。房舍務以簡樸實用為要,當能在五月之前完工。所擴之房舍,將來也可為格物書院生員之居舍。”
劉來一下子便明白了朱載坖的打算,這是藉著這個機會,將格物書院擴大。現在擴建的夠大,將來格物書院也能多招生員。
“陛下聖明,臣遵旨。”劉來越想越是得意,卻平靜的退回眾臣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