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對於這位張經的話,連連點頭贊同。
不愧是曾經的南京兵部尚書,一眼便看清了形勢。裕王是陛下的長子,未來有極大可能身登大寶。既然他是裕王所救的,那也沒啥好說的,便用以後的日子來補償裕王的救命之恩。
若是命長,或許將來還有東山再起之時。
李天寵看到張經表態,便也對著朱載坖拱手道:“李某並無所長,若蒙殿下不棄,也願為殿下出些綿薄之力。”
朱載坖心情大好,今天並沒費多少唇舌,就將兩個東南抗倭的大臣籠絡於麾下。
張經此時卻還有疑問道:“殿下可知,我二人會被貶往何處。”
“此事朝堂中已經議定,兩位老大人將被貶去遼東北部。”朱載坖道:“朝廷將在瀋陽中衛,專門設一個瀋陽府。計劃任命張老大人為知府,而李老大人則為同知。遼東各族雜居,想是要借重張老大人平定西南的經驗,去安定遼東北部的局面。”
朱載坖沒有說的是,這些只是藉口,他真的就只是要救兩人的命而已。
張經對於貶往遼北並沒什麼失落,反而有些期待。李天寵也很淡然,對此並不牴觸。兩人都是為官多年,早已經練就了處變不驚的心態。
朱載坖這時,叫田義布上早已經準備好的酒菜,款待眾人。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三杯一過,氣氛才熱烈了一些。
藉著這個機會,朱載坖便對兩人交待了一下鐵嶺衛的底,請他們兩個與鐵嶺衛的李成梁和裕成商號的顧承光多多配合。
張經和李天寵頭一次聽說,鐵嶺衛還有朱載坖的人手。他們倆都覺得朱載坖的手伸的太長,而且對於將來奪取太子之位也沒有幫助,實在是步閒棋。
可是隨著朱載坖將遼東的局面,一點點的講出來,張經與李天寵便如面前展開一幅長卷。
大開眼界談不上,但是越想越是對於朱載坖在遼東的佈局感覺深遠。
如果真如裕王殿下所說,蒙人牧羊提供羊毛,女真伐木提供木材。這兩族都從大明手中換取所用茶鹽布匹之物,便能永除遼東之戰亂。不只是遼東,恐怕整個蒙元的戰亂都能平息下來。
“前提當然是我明軍能戰善戰,戰之必勝。”朱載坖的話鋒一轉道:“如此才能威懾各方,使之安心與我漢人做生意。若是隻富不強,便只能被人搶掠,此策便也不靈了。”
“殿下如此苦心,想必鐵嶺的明軍也不弱吧。”張經試探道。
朱載坖微微一笑,這位老臣開始探聽虛實,便是已經在著手佈置遼東應對方法了。
這些對於張經和李天寵,到赴任時都不可能隱瞞的情況,朱載坖自然也不會不講。
“鐵嶺衛的戰力,居遼東諸衛所之冠,無出其右都。”朱載坖也不可能全講。
到時候,讓兩個人自己去看。現在朱載坖如果講的多了,只能給人留下大言浮誇的印象,那樣反而影響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