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懋官被拿,錦衣衛搜出帳冊,很快就與太僕寺的明帳對過。其間差出來至少十萬兩銀子,真是驚天大案了。要知道戶部一年支給太僕寺的開支銀子,也只不過十一萬兩。剩餘的千八百兩銀子,真不知道是如何撐起大明馬政的。
私賣官馬貪墨瀆職,攀汙裕王離間皇家骨肉,這些罪名一甩出來,連個說情的都沒有。
朱載坖在皇莊,看著新送來的訊息,只能搖頭無語。
要不是這傢伙沒事找自己的事,怎麼會落得這個下場?這是平時霸道慣了,覺得他這個裕王低調老實習慣退讓,便助長了這黃懋官的囂張氣焰。以至於自尋死路,再也翻不了身。
訊息寫在一張小紙條上,並沒有在大明報上登出。
其實這也是朱載坖的意思,大明報剛剛出現,要先打基礎。關於政事國事,一概不予刊登,免得自找麻煩被人攻訐。
這並不是朱載坖怕事,而是要將好鋼用的刀刃上,只在需要的時候,才會刊登出來。否則平時指指點點,要惹得許多人都反感。現在只不過登些家長裡短婆媳對錯什麼的,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些政事國事的評論出來。
這樣的話,就不會顯得突兀,也更能讓人接受。大明報就是個評理的地方,人人都可評理。
若是現在早早的就開始指點政事國事,朝廷一時接受不了,怕是很快就被關停。
一月將過,朱載坖的親軍已經訓練的有些模樣。
五名營管極為認真,他們都識些字懂理,知道這樣的機會極為難得。若是自己不珍惜,怕是就要白白辜負了裕王殿下的栽培。
平時在朱載坖的教導之下,系統的學習《武經總要》,這本著作對於大明還是有著很強的借鑑作用。
除了這些兵書,朱載坖還將自己寫的練兵小冊子也拿了出來。他著重的是強調紀律性,要互相之間配合緊密。更是著重講了火銃步兵與騎兵的協同作戰,還有火銃兵與炮兵騎兵之前的協同作戰。
為此,朱載坖更是在親軍之中,展開了隊伍訓練。
由於親軍的伙食分了三檔,這些親軍訓練起來可沒一個偷懶的。如果真的訓練不行,除了被人嘲笑,還要吃差一些的飯食,那真是頭也抬不起來。除了訓練,便是讀書識字,也是沒人想著偷懶。
這些親軍雖只有二十左右,但都算是成年人。窮人家出身,當然知道好歹。這年頭只有有錢人家才讀得起書,殿下讓他們讀書,這真是天大的恩惠。到了這個年紀,也不象小孩子一般坐不住,反倒是學的很快。
一千五百餘人的親軍分成了五個方隊,在朱載坖的面前整齊走過。
有些美中不足的,是這些親軍還沒拿到新式火銃。
自從魏老六得到朱載坖的提醒後,便一頭扎到了自己工房之內。除了吃飯睡覺,這魏老六對於火銃簡直是有些痴迷。
看完親軍的佇列,朱載坖便直接去了火器場。
魏老六正在搖動砂輪,打磨一個零件,兩眼微眯很是專注。
朱載坖來到他的身後,卻攔住了田義,不讓他去打擾魏老六。
很快魏老六便將零件打魔好,拿起一旁被拆散的一支火銃,嘩啦數下,便將這支火銃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