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艱,得道難。
十人行,九人退。
這世間,如何斷?
萬物為芻狗,還是刀者為奴?
地為輪盤,還是道本無情?
聞法無定法,證見殊道同歸。
“一念或無法永恆,可一念出自無因,故現令如下。”
聽了菩提冄的一番訊報後,戚凡來回踱步之際,心間豁然,又沉吟片刻後,雙手負背下令:“一,邊塞戰地之事便由邊塞戰地斟酌量行,本帝現此放權不設限,特封令:太尉龍刮為全軍統帥,另定數位副帥輔協,一路副帥杉劍,二路副帥刀立,三路副帥無妄,四路副帥肖戰,五路副帥荊軻斬;餘則先鋒大將等諸職,便由統帥自行定奪。”
“二,令所有謀士賢達商議,需快速組建一外交特使團,並行第一外交站至大妖國,望眾卿本著下民安為要,儘快簽訂與大妖國世代友好,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國主權的戰略伙伴關係。”
“三,飛信都城諸臣,恢復吾國與東元界下其他諸國的外交關係,不得質疑,不得遲緩!”
別看東元世界諸國強林如斯,可至此任是哪一國都處於一種孤立封閉,並各自為政的奇怪現象?
於是暗地裡,相互猜忌,相互覬覦,也相互較勁,無有太平之相。
可為和不可為,也出自一念。
“吾帝聖明,冄這就去傳令。”
菩提冄聽令後,欣然而去。
刀戈無法止住刀戈,殺戮無法征服殺戮。
可菩提冄的訊報是什麼?
西母國女王尤慧在下一盤棋,她想漁翁得利,以己方挑釁的方式帶動大妖國和其他諸國一起向東皇國宣戰。
何解?
是因為聖囚山脈。
萬年前的古皇時期,大妖國和其他諸國民間寺院修棧乃至王朝,皆然都信奉三清聖教,他們至此對聖囚山之事耿耿於懷。
自己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動作,只要有心,仿若明面,別國如何不知?
此募火索。
我方一旦兵動,東皇國勢必會因此而先行奪佔聖囚山脈高地,若果真如此,那尤慧的第一個計劃可以悄無聲息的得逞。
至於戚凡之令,顯然是他已經看穿敵方詭計。
另則,他也想看看自己麾下的謀士和良將能耐幾何?
再一層,他也由此莫名感慨萬念,畢竟他擁有兩個世界的經驗。
他如何看穿尤慧的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