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預言法術並不是百分百準確,還會遭遇欺騙和偽裝,但是這樣的結果至少說明,戚遠還有活著的可能性。
難過的則是依諾維紳知道自己很難找到戚遠了,如果到當前恆星系內部再冒冒險,真的可以再找到些什麼線索的話,說不定就能使預言結果再清晰一點?
依諾維紳思考了很久,駕駛著豎琴號減速到不足三十分之一光速,以八千公裡每秒的速度,劃著弧線重新接近恆星風籠罩範圍,這個時候她才發現了被神屍攜帶到星系外的那些天體碎塊。
這些碎塊突然引發了依諾維紳的恐懼感,預言法術到了這個地方就難以為繼,是不是說明之前戚遠與埃蓋馬尼就是在此相遇的呢?那個不的憎惡畸變體,也是二者相遇在此的一個有力證據!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個恆星系還沒有公轉一週,回到當初戚遠作死的地方,而且整個河系也已經隨著自身公轉,有條不紊地經過那個“絕對位置”。
如果依諾維紳的想象力再豐富一點,反應能力再快一點,就會發現,泰坦那樣的形態出現時,所伴隨著的魔力擾動中,是有著與進出救贖之路相類似的特徵的。
在地球學界,早先就有聲音認為救贖之路作為次元空間,在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這說明兩者之間的聯系遠比想象中更緊密。
但是這一猜想還沒有獲得充分的證實,緊接著就被全人類都必須鄭重以待的大逃亡打斷了研究程序。
依諾維紳的注意力被引申到了另外一個方向。
必多想,戚遠本身是不具備將天體打散後攜帶巨量碎片,長距離運動的能力的。
那片呈現雲團狀的碎片群,只可能是因為埃蓋馬尼而形成的!
如此說來,眼前恆星系的反常運動,必定也與之相關。
那麼埃蓋馬尼強大到了什麼地步?
依諾維紳覺得自己看到了又一個夢蛹,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恆星系!
簡直難以想象。
而她所要找的那個人,她所期盼他還活著的那個人,就是在挑戰這樣的恐怖存在嗎?
依諾維紳在自己的思緒中,怔怔然望著那不斷發光發熱的恆星,不知道在想什麼,腦中一片空白。
那巨大的恆星則完全不曾理會一個渺小生靈的心情,它在憤怒地調整自己的身軀,早先有個家夥跟它搶“被子”,好不容易倆人勉強都“蓋”上了,沒凍著。
結果那家夥一言不合就把“被子”撕一塊跑沒影了!
簡直了,豈有此理!
於是恆星憤懣地咬向“被子”,既然總是有人搶,不如吃到肚子裡好了!
依諾維紳眼睜睜看著距離恆星最近的那顆行星,由弧線路徑變為直線,兩者輕輕巧巧,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