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的好訊息,或許就是傳送過程中,前來阻撓的混亂之力少了一些,沒有再將突破號整個圍住。
過突破號離開傳送狀態之後,自發的飄移方向是向著埃蓋馬尼那邊去的,之前受到神屍引力場的影響,突破號的運動速度和方向,都被改變了。
這樣下去可不行,自動縮短距離,哪怕是一米,都讓戚遠心情緊張!
他必須想辦法藉助其它天體的引力,再次改變突破號的運動速度和方向,從而達到遠離埃蓋馬尼的目的。
唯有如此,才能在兩次傳送之間贏取喘息的機會,讓突破號的蓄能系統擁有足夠時間,為元素池補充魔力。
好在此時突破號和埃蓋馬尼之間已經相距五萬公裡以上,受到神屍的引力影響算是比較弱了,只要抓住機會,傳送到任意一顆質量、體積都接近地球的行星,就能有效扭轉運動方向!
特別是突破號自身速度不算快,最開始是與上個恆星系五號行星的公轉速度同步,大概在五十多公裡每秒的樣子,後來多次受到天體引力影響,目前已經降低到三十二公裡每秒了。
這樣的速度,進入地球高軌,都會受到明顯的引力抓捕,而宇宙中類似地球體積、質量的行星,實在是數不勝數。
要是能遇到木星、土星那樣的大家夥,就更好了!
唯一可慮的,也就是不知道當前恆星系到底有多少行星成員,有沒有正好執行到戚遠選擇的這個方向附近的。
如果運氣特別差,一顆也沒遇到,那就不被攆著傳送離開這個恆星系,而到達下個恆星系之前,恐怕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天體了。
遊離在兩個恆星系之間的天體,往往體積較小,引力對於距離中心點越遠的物質,産生的作用越小。
兩個恆星系之間的天體,受到恆星的引力都很小,同時它們自身對其它天體施加的引力也很小,所以它們才既沒有被納入恆星系,也沒有自己聚集起來成為天體系統。
幸好,經過計算,繼續向前兩萬公裡,同時逆時針偏轉大約七度左右,將有一顆符合要求的行星經過,不過它和突破號不在一個水平面上,戚遠需要計算一個相當複雜的多維弧線座標集合,否則很可能就把這顆救命的行星錯過去了。
這邊戚遠額頭見汗,在突破號中控系統的幫助下,方程式中的變數終於被列為集合,而此時埃蓋馬尼的紅色光芒又已經接近了。
敢去算埃蓋馬尼的速度,更何況祂還帶著一個質量、體積都不亞於恆星的神屍!
雖說恆星也有大有小,質量輕重不一,但只要到了恆星那個級別,和地球的質量比起來,就沒有不是從十倍開始起跳的。
而那個神屍與一顆目測比太陽更大的恆星,暫時形成了穩定的雙星系統……
這說明神屍的質量,至少也是與太陽相近級別的!
而更大的可能性,則是神屍遠比太陽質量大,原因就在於神屍的形狀,並不適合宇宙天體,它所産生的引力場是極特殊的,在沒有嚴謹的實驗論證前,很難有確定的結論說,是近似於球狀的天體的引力場更穩定、效率更高。
還是神屍那種扁平的物質形態所形成的引力場更為強大。
過戚遠根據常識推測,球狀物體的引力散發更為均勻,內耗更小,形成引力場的效率更高。
而神屍從頭到腳,物質分佈極不均勻,各個部位散發的引力必然是不等的,當將其視為一個整體時,其引力場在形成過程中就有巨大內耗,最終的效率低下,也是極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