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嗎?”
接下來,戚遠就需要再次啟動星際探索丙型,使突破號一次性傳送到十光年外的天市星系,那裡按照觀測和計算,應當是一個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一定的,十光年的距離,當突破號再次出現在地球宇宙空間的時候,將是四到五個月後,如果它沒能按時出現,或許這次道別,就是永訣!
戚遠把抱著的頭盔一舉,對曾理笑道:“就剩它了。”
地球上的眾人面帶憂色,這一次超長距離的空間傳送,不確定因素太多了,但是緊迫感令他們沒有慢慢實驗以排除意外狀況的選擇,如果戚遠和突破號失敗了,他們就要再次嘗試,那個時候會距離近一點、目的地換個方向……
第二艘突破級航天器已經進入建造流程,它將被命名為探索者,而不曾告訴戚遠的是,他和他的突破號,正式的代號同時變更為先驅者。
想再給戚遠施加心理壓力,名稱並不重要,那至多隻是用於他們這些人紀念先行者的豐功偉績,而先行者本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享受不譽所帶來的一切的。
“太陽風向量歸零,太陽引力場變化異常,已記錄。”
突破號的電子音在兩端同時響起,在這個距離下,資訊通訊還近乎於同步,當突破號到達十光年以外地點時,雙方的通訊時長,一來一回之間恐怕將會達到九至十個月。
“觀測儀器和計算都還挺準確,太陽實話他不是特別擔心,只要目的地不是毫無魔力的環境,對他而言都不存在生存難題,只是到時可能會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已。
這一路上,已經驗證了許多此前透過天文觀測儀器,以及數學計算得出的結論的正誤。
正確的比例確實比較少,不過完全錯誤的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結果在數值方面存在偏差,據戚遠自己推測,這很有可能是太空中的魔力造成的,否則即便有偏差也不該表現出如此一致的集體性。
在太陽系內的結論尚且如此,十光年外,中間將間隔兩個恆星系,預先測算的資料,出現戲劇性偏差的可能性都很大!
屆時戚遠如果依據此時此刻的天文資料,尋找回家的路,迷失方向的可能性絕對很高。
而他如果想要依靠自己,校正資料,那就必須具備深厚的數學功底和天體力學的專業素養。
數學方面,他很有自信,在學校的三年裡,向蒯教授學習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學數學的方法”,這個方法升華起來,不僅僅可以用於學數學,學習任何學科的時候,都將提供巨大助力!
被蒯教授最後那一封信點醒,戚遠回頭看時,才明白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中學時期認為沒用的,原來只是人家說了大實話,而這實話太抽象,學的人不明白而已。
對於戚遠來說,想要找到返航的路,莫過於利用這段時間,悉心鑽研天體力學,相關資料和前沿論文,他都攜帶著,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要把知識學會了,別人在地球上觀測條件有限計算錯了的,完全可以自己到實地看一看,然後算正確!
所以戚遠比任何人的信心都更強,那是對自我的認同,經歷過那麼漫長的獨自摸索,又擁有著這麼多前人、今人的積累,完全沒有被某一件事情阻礙著,就無力寸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