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將巫木做成儲法裝備未免太過奢侈,得到過它的施法者無不將其打造成為了具備強大功能的魔法裝備,最著名的就是戚遠他們當初遇到的巫木。
那株大樹,據說就是一位獲贈了巫木枝條的施法者,將枝條扡插種下,重新長成的!
巫木枝條,可以維持自身魂能在“生”的狀態數以百年!
歐斯彭就準備把自己的法杖養“活”,成為他的魔寵,到時候可比那些在低階時就為自己契約了魔寵的施法者,厲害得多了。
戚遠他們僅僅用巫木枝條儲存魔力,也是大材小用了。
到太空中實測,不是一次兩次就可以的事情,地球的繞日軌道、月球繞地軌道、火星繞日軌道、金星繞日軌道……
預定測試地點設定了上百個,其中太陽執行軌道的測試比較危險,準備在航天器完成後,依託航天器再進行。
目前而言,最為先進的傳送法術除去點陣傳送術,就是首都航天工業研究所的兩位施法者所改進的異界之門,被暫時命名為“星際探索甲型”。
星際探索甲型屬於傳奇法術,能夠將受術者以達到光速兩倍的速度,傳送到目的地,正是有了它,曾理他們才敢於將最終的實驗地點設定在距離太陽0.5光年以外的地方。
以舊歷六個月的時間,往返一遍,代價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設計工作倒是不需要在所有測試地點全部跑到之後再開始,只要前面的這些行星、衛星的公轉軌道上被證實有大量還是微量魔力,就已經可以開始了。
目前被最多數人支援的航天器設想,就是按照有航路的航行思路提出來的。
這是一種非常穩妥的方法,就像地球上大航海時代初期一樣,海上航行以繞陸航線最為安全,有著陸地依託,無論補給還是方向,都有保障。
太空航行更是如此,每次遠距離傳送都以一個恆星系或者行星為目的地,飛船所到之處,就有依託,哪怕攜帶物資耗盡,有一個天體在近處,補充也方便很多。
如果是在宇宙中漫無目的地旅行,說不定某個部件壞了,而戚遠又沒辦法用造物術之類的奧術造出替代品,到時候直接困死在原地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而只要行星公轉軌道上的魔力比較豐富,這個思路就可以開工了,每次傳送前詳細計算好下一目標天體的運動軌跡即可。
過要計算到陌生天體的公轉軌道,所需要的計算量也十分龐大,對於攜帶物資很有限的航天器來講,並不是非常理想,如果整個恆星系內的魔力都比較充沛,那就好多了。
那種情況下,相當於每個停靠站都擴大了數以億倍,只要傳送到恆星系內就可以,到了裡面再計算星系內的行星公轉軌道,最後找個合適的天體休整,對計算量的要求就會極大降低,這是最為理想的狀態。
目前,對於戚遠來說,令他難以感到滿足的,也就只剩下傳送術了!
點陣傳送術耗能大,傳送目的地也是次元空間,用於長途趕路並不劃算。
而星際探索甲型的速度還是太慢了,兩倍光速才能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