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緣無故,我就知道了,而且肯定是對的。”黃馨也很困惑。
“算了,先放一放。”曾理把眼睛閉上:“還是說所謂成神的問題。”
“神性,是成為神祗的關鍵。”
簡單來講,擁有神性是生物成為神祗的第一步,但這裡不是簡單的,就像買了一支筆,那種擁有,而是靈魂與神性真正結合,二者如一。
再之後,就是要繼續積攢神性,但是僅僅積攢神性還不夠。
建立起對自己的信仰是邁開第二步的先決條件,有些是自己信仰自己,有些則是如黃馨這種,他人信仰自己。
這個信仰的物件未必是具體的某一個人,但是想要邁出這一步的神性生物,必須是那種信仰的代表。
比如黃馨守護全體智慧生靈的信念,是由她所堅持的理想而來,這種理想透過她的行為,吸引到了信仰者,那麼具有神性的黃馨,自然而然就成了這理想的代表,就像是這理想獲得的具體形象。
但這依然不夠,特別是成為了“具體形象”的神性生物,祂未必完全認同由祂代表的信念,甚至於祂根本不贊同自身所代表的理想,之所以成為那個“具體形象”都是機緣巧合。
這個時候,成為了“具體形象”的神性生物可以選擇拋棄由此而來的“領域”,也可以選擇改造。
“領域”的由虛化實,就是由沒有形象成為具有“形象”,只不過鑒定術作為凡物的手段,無法探究、解釋神性的變化。
至於改造,也有兩種選擇——改造自己和改造理想。
有關於改造的兩條路,就是成神之路上的極大關卡。
改造自身,凡物事實上無時無刻都在嘗試,既容易又困難。
容易在於改變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哪怕死了,組成你的分子、原子也在運動,在改變,這不就是改造嗎?
但是,難就難在,改造的結果未必是凡物所想要的,而且往往得到的都是不想要的結果!
凡物尚且如此艱難,更不要提神性生物,祂們的靈魂與神性合一,一定程度上開始具備心想事成的能力,關於自己,往往是一動念間,變化就完成了,祂們缺乏緩沖和適應。
再加上礙於知識和對於自己想要的結果的認知有著侷限,這種極其快速的改變,幾乎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認知的侷限性就是最大的阻礙,沒有顯微鏡之前人類不會認識到微觀世界的存在,認識到了微觀世界,但是微觀世界真的就是剛剛認識時的樣子嗎?
這些就是認知的侷限性,對於凡物,他們可以不斷彌補,任何不全面或者錯誤的認知,都不會對自己造成立即生效的惡果。
但是神性生物不是這樣的,祂們一旦改變錯誤,最壞的結果裡面是包含死亡的!
若是選擇不改變自己,而是改造自己所代表的信念理想,那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艱辛,使那些信仰者全部在不改變信仰大框架的條件下,跟從神性生物對其信念理想的改造,並且始終堅定如一。
這條路看起來危險性小了很多,至少不會動輒造成自身死亡,但事實上,改著改著,曾經的信徒徹底流失,神性生物失去領域才是最常見的結局!
對於有志於成為神祗的神性生物來說,最安全的道路莫過於自己信仰自己,但是這樣獲得的領域也很簡單,至多影響自己而已,最終的權柄可謂極弱。
除此之外,還可以自己編纂信念理想,將之宗教化,自己傳教吸引信徒,但是凡物並不是提線木偶,他們會自己根據現有的東西闡發,加入自己的理解,特別是他們有著自己的目的時,不論是教義還是信仰,都可以是他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