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沒事,我只是太高興了。”周大人說著。
這天,李泊溫去周大人府上喝了酒,很晚才回來,窗臺上停著一隻信鴿,李泊溫走過去,從鴿子的腿上解下來信件,開啟看著,裡面寫了高五孃的涇陽縣最近發生的新鮮事。
李泊溫拿著一頁信紙,躺在床上,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經過了這次的事情,周大人和李泊溫徹底結下了情誼,畢竟李泊溫出面,幫助他解決了自己兒子的事情。
所以周大人不管是在心裡,還是表面上,都絲毫不隱藏自己對於李泊溫的感激之情。
尤其是在朝堂之上,無論李泊溫提出什麼意見,他都會表示贊同,並且聲援李泊溫,支援他。
但是即便周大人自己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什麼不妥,可是在別熱看來,卻早已經把他們當做是結了黨派。
“你看這朝堂之上,只要國師大人一開口,就一呼百應的,那麼多人都支援著他的說法。尤其是周大人,這些日子在朝堂之上格外活躍。”
下了早朝,大家就忍不住開始議論起來。
“可不是,現在這個朝堂之上,國師大人一開口,都快沒有宰相說話的份了,皇上怎麼能這麼信任他?”
“誰知道了?這個國師可是李泊溫啊,沒準是給皇上下了什麼迷魂湯也說不準?”
他們越議論越難聽,但是因為這些議論,卻絲毫沒有影響李泊溫平日裡在朝堂上的表現,他很多時候依然是我行我素。
直言不諱的在朝堂上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李泊溫,李隆基已經習慣了,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但是皇上不那麼認為,底下的大臣卻保不齊都會有各自的想法,尤其是之前在黃上面前說過李泊溫壞話的那些個大人。
見自己的言語絲毫沒有動搖李泊溫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自然是心裡很不舒服,覺得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還不如一個突如其來的李泊溫。
人怕出名豬怕壯,但凡是有些任何事物突然嶄露頭角,就會被很多人關注。
這李泊溫也同樣,雖然他本人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但是很多人都不會這麼認為。
多數人以為,李泊溫之所以能夠出現在這個朝堂之上,多半是因為他自己喜愛爭名奪利。但是以他現在的位置和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只要是他對皇上說的話,皇上八九不離十會聽進去,並且照他說的去做。
這樣一來,在朝堂之上就分出了兩種想法和兩種人。
有的人是嫉妒著李泊溫的地位和能力,雖然皇上聽李泊溫的話,但是也不是盲目的聽從,因為國師大人李泊溫說得話,確實都是極其有道裡,一般人說不出來的話。
所以這部分人嫉妒著,但是一時之間對李泊溫現在的地位根本無能為力去動搖,所以只能伺機而動。
而另一部分想法的人,他們在心中真正的認為李泊溫是個值得交往,值得敬佩的人。
比如周大人,他一開始對李泊溫敬而遠之,後來漸漸發現,李泊溫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並且很隨性。
所以不管是在朝堂之上,還是在生活中,他都願意與李泊溫交往,並且很多時候都支援和聲援李泊溫。
而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就連當朝的宰相,都絲毫不在意李泊溫已經佔了他的風頭的事情,畢竟他真正的知道,李泊溫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可是即便如此,該嫉妒的還是嫉妒,該在背後議論的,還是會在背後議論。
李泊溫自己也聽說過這些的議論,而且高力士這個在皇上身邊的太監,也會時不時的告訴李泊溫皇上是否對他有態度上的轉變。
李泊溫表面上絲毫不在意,可是內心卻警惕萬分。
畢竟伴君如伴虎,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命搭進去,畢竟他可是有妻兒的人啊。
朝堂上的暗潮湧動,作為皇上的李隆基怎麼會看不出來,現在李泊溫雖然很被擁戴,可是在很多大臣的心中,已經將他當成了自己的敵人,這也是皇上所知道的。
“你說,咱們皇上是不是有些過於依賴國師了,那麼多事情,都要先問了國師才做決定?”一個掃地的宮女說著。
她今日剛看了李泊溫從禦書房出來,之後皇上便派高力士去宣了聖旨。
“誰知道呀,皇上乃一國之君,自然有自己的判斷,我們這些做奴婢的,可不能亂講話……”另一個宮女謹慎的說。
前面的宮女聽了她的話,立刻閉上了嘴巴。
畢竟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在這皇宮之中,還是謹言慎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