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田舍間。
村頭一棵老成的大槐樹下。
陸鳴坐在樹墩上,正與旁邊抽著旱菸的老頭下棋。
老頭皺著眉頭,沉思苦想,隨後抓起一顆已經落下的子。
說道:“不行,不行,俺記錯了,換一下位置。”
陸鳴滿臉無奈:“老丈,你都悔棋十多次了。”
“哪有這樣玩的。”
大爺一臉無辜,連忙反駁:“那有?那有十多次。”
“沒有,沒有,莫要胡說。”
就在兩人棋盤的不遠處。
許多村民都聚集在幾個和尚面前。
和尚們手裡拿著秤與砣,推著獨輪車,稱量完畢一袋袋糧食,然後裝車上路。
今天是村子裡繳納佛貢的日子。
家家戶戶,拖家帶口,都用麻袋提著自家的收成,等著水生寺的僧侶過來稱量。
等待稱量完畢,農人們笑臉盈盈的看著僧侶在功德簿上記上自家的善功。
面對自家辛苦幾個月的收穫就這樣一筆一劃拿走了大部分。
村民們卻都笑著、期待著、忐忑著...
當然也有極個別,面露疑惑,甚至咬牙切齒...
一個稚兒看著自家爹孃滿心歡喜的將兩大袋糧食送出。
為的就是在那本破書,記上簡單兩筆。
稚兒拉了拉父親的衣襟,疑惑的問道:“爹,俺們為什麼要把那麼多吃食給他們?”
那農人轉身,理所應當的答道:“這有什麼,當然是過好日子嘍。”
“可是,俺們那麼多吃食,不給他們,不也夠過日子了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聽到這話,農人有些惱怒,打了一下自家兒子的嘴。
“俺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傻兒子,當個農民也算好日子?”
“等俺們積攢了善功,下輩子就可以做大官,做老爺...”
“這才是好日子呢。”
而那被自家父親打了嘴巴的稚兒卻什麼也聽不到了。
只是捂著嘴巴哭。
不出意外,這輩子都不會再問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