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你不是軍旅中人,並不可帶兵上陣,此舉已然違反大洪軍律。”陳白勞神情嚴肅,“是何人讓你前來運糧的。”
“有何關系,在這場戰爭中,只要是有用之人便可上戰場。”燕天明不欲多談。
“軍律如此,總會有些麻煩,”陳白勞略略警示了燕天明一下,便岔開話題,“賢侄是如何用這麼快的速度抵達楚原關的,我倒是很好奇。”
陳白勞對燕天明的用兵方法有些好奇,他善守不善攻,所以才會駐守楚原關這個戰略要地,不過不代表他對此沒有興趣,作為智將,總是會對一些出人意料的用兵方法有好奇的。
燕天明咳了兩聲,有些赧顏,道:“說來也沒什麼神秘的,不過是舍棄護衛和斥候,三馬拉一車,再走一些捷徑,六天不眠不休直接橫貫過來。”
“沒有斥候和護衛?”陳白勞目光一眯,“你的運氣也是真好,此舉便猶如瞎子摸黑,一個不慎遇到遊騎兵就是滿盤皆輸,你倒是敢冒險,不知道此計太過行險,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嗎?”
“前線吃緊,有機會就要去拼一下,最適合現在的只有這個方法,”燕天明虛心聽完,才解釋道:“還有,我們遇到了遊騎兵,不過最後倒是殺了出來。”
陳白勞目光再眯,這是他的小習慣,每當他思考的時候,他都會眯起眼睛,在遊騎兵中殺出一條路,聽起來簡單,但陳白勞知道運糧隊的速度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游騎兵,能殺出來只有一個可能,便是將對方全殲。
陳白勞的心裡對燕天明的能力認識頓時再次上升了一個臺階,心思一動,道:“現在戰勢瞬息變化,大帥他們在楚州腹地內沖殺,到處蠶食楚州的軍隊和城池,不過糧草卻是跟不上了,大概還能堅持半個月左右,我們楚原關內倒是還有一些糧草,但是補給線被馳援楚州的軍隊截斷了,我們的糧草運不到前線去,就算硬著頭皮上路,這一路截殺阻攔絕對極多,可以說大帥他們已經成了一支孤軍,馳援楚州的軍隊已經有了十萬人馬,不過佈置分散,組成一個包圍圈圍著大帥他們,等到大帥糧草吃盡再一擁而上,在這之前誰也不會敢和大帥他們正面交戰,觸之則筋斷骨折,乾國不願意在這情況下硬拼。”
“乾國真是捨得,任洛軍在楚州破壞,也要以一州土地圈死洛軍。”燕天明嘿然一笑。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這一手筆倒是有些魄力。”
陳白勞敲了敲額頭,隨口問道:“如今前線缺糧,既然你對運糧此道有些瞭解,分析一下現在有什麼辦法沖破乾國的包圍圈,將糧食運給大帥他們。”
一幹將校面面相覷,不敢相信一向謀略過人的陳白勞會向一個毛頭小子請教計策。
燕天明對此卻沒有受寵若驚的感覺,一臉平靜,斬釘截鐵道:“有辦法!”
陳白勞這一問本沒有抱多大希望,只不過算是無意一問,沒想到燕天明真的有辦法,皺眉道:“真有辦法?說來聽聽。”
“此處可有熟悉楚州境內地形的人物?”燕天明突然問了另一個問題。
陳白勞想了想,道:“若說大致的地形,倒是有那麼幾個。”
“不需要大致地形,我需要的是對每一個山水溪澗小道捷徑都熟悉的人。”
“那便沒有,”陳白勞迷惑道:“這樣子的人物即使是楚州本地也不見得有幾人,天明,你究竟想要做什麼。”
燕天明沒有回答,只是深吸一口氣,鄭重道:“如此一來那便沒有選擇了,在這種包圍圈下,必須要有熟悉地形之人帶著運糧隊走小道,不引起注意穿入包圍圈,躲避敵人的斥候諜子。”
“可是現在楚原關內沒有這樣的人,而且這成功的機率太小了,乾國佈下了天羅地網,這是要專門去鑽網縫,九死一生,搏如此小的機率,沒有人會去的。”
“有,”燕天明回答地斬釘截鐵,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淡淡道:“我去!”
對他來說,只要他能幫的上忙,他就會去做,更別提是如此緊急的任務。
再說楚州的地形,大半都在燕天明的腦子裡,燕九殤之所以能帯軍在楚州境內橫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燕天明繪制的楚州地圖,讓燕九殤不至於瞎子摸黑。
“有些時候,生死和渺茫的戰機相比,戰機無疑更加重要,既然是九死一生,既然還有一生,沒有道理不拼一把。”
陳白勞和一幹將校被此言震得說不出話來,再想到燕天明之前熬了六天六夜將糧草運來,絲毫不考慮休息,將生死之置於度外,直接就要攬下這個危險的任務,不由得肅然起敬。
燕天明,燕家的大少爺,果然不是庸人。
“天明說的有道理,既然你願意一搏,我便給你這個機會。”
戰場上只看用處,不看背景,至少在洛軍中是這樣的,所以陳白勞不會因為燕天明的身份而有什麼顧慮。
陳白勞的地位不低,為人也不迂腐,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什麼大洪軍律早就被他拋到腦後,對戰局有利的事情,他這種級數的將領又豈會被朝堂律令束縛,當下毫不猶豫撥了糧草給燕天明。
“燕天明,我去你奶奶個腿!”
就這樣,在顧獨邪的哀嚎聲中,燕天明忍受著疲憊,再度帶領一支更為龐大的運糧隊上路,在燕天明的要求下依舊沒有護衛和斥候,拉車的換成了兩匹馬,畢竟此去山川較多,馬多了反而不方便,而且燕天明現在最重要的是避開包圍圈,穩妥點比較適合局面。
護送運糧隊計程車兵已經換成了三百楚原關中的精銳士兵,令行禁止,這點讓燕天明十分滿意。運糧隊的運糧車數量更多,有了燕天明之前運糧神速的前車之鑒,陳白勞也對燕天明的能力有了大概的信任,撥給了更多的運糧車。
運糧隊不走官道和驛道,在燕天明憑著對楚州地形熟悉的條件下,拐入了山川之間,走上燕天明記憶裡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