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的研究比王晨預計的還要快上不少,王晨估計在五月底就能完成實驗型號。
有著三個工業區做支撐,再加上整個郭嘉為後盾,一些特殊的零配件王晨也能透過上頭快速的進行生產,原材料方面也可以透過馮二和杜剛進行補充。
目前電磁炮的進展已經逼近百分之八十比王晨預計的要快上不少,這也是隨著下一代工業母機的投入使用,上頭透過工業母機已經開始將一部分核心工廠進行了升級從而大大的提升了效率還有成品率。
王晨進度這麼快也和上頭整體實力上升有不小的關係,至少王晨的一些特殊零件上頭都能快速的生產出來。
再加上電磁炮本身也不是什麼太過於高階的技術,只要掌握了原理,解決了原材料和能源問題剩下的就是生產和除錯就行。
王晨在五號船塢留下了兩百多名機器人在二狗子的監督下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進行組裝,而在一號船塢第一艘近海戰列艦也已經開始生產,光第一艘戰列艦的造價就接近八十億人命幣。
這還是王晨用大量的機器人代替了人工後的成本,連王晨都感嘆這東西就是個吃金的怪獸。
這還只是在球內跑跑的近海戰艦,要是正兒八經的宇宙戰艦那一艘的造價估計就等同於四五分之一個鹹魚科技了。
而在研究電磁炮的空檔王晨也開始著手對引力波發生器進行最佳化和調整,馬上天宮號空間站的重力系統就要開始安裝了。
和鷹醬那邊不一樣的是,王晨並沒有打算在飛船外圍製造一圈圓環透過離心重力的方式來產生重力,而是準備透過一種取巧的方法將重力給模擬出來。
在王晨的設想中天宮號所有的艙室上下都會有兩塊引力波發生器,也就是在天花板和地面。
透過調節兩塊發生器的能量來達到模擬重力的效果,畢竟宇宙中不等於星球內,沒有重力的存在只能靠著模擬地表的方式來達到相同的效果。
地面上的引力波發生器相當於星球的地表,而這個地表產生的是向上的引力不過功率不大,而頭頂的引力波發生器則會匹配這股向上的引力將自身的引力作用在這股力量之上產生一個向下的力量將人給壓在地面之上不至於漂浮起來。
說白了就是做了一個反向的對沖,王晨現在要最佳化的就是引力波發生器的大小以及對線路進行最佳化,這玩意可是個吃能量的大戶,要在整個飛船內部一直施加對沖引力對於飛船的能源供給來說也是個考驗。
上頭都在考慮要不要再多發射一個可控核聚變上去專門為這個系統提供能源。
當然這事並不需要王晨來頭疼,採用模組化拼裝的飛船加個能量倉還是很簡單的無非就是稍微改改各倉位的位置罷了,都不需要二狗子這邊幫忙,讓李建國自己去折騰也就一會的事情。
研究好了這個後續飛船的重力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畢竟離心重力雖然不錯但是卻十分的考驗相關結構的耐久性。
畢竟這玩意要一直保持旋轉才能維持重力,內部的零件損耗必然十分嚴重,這是機械運動帶來的必然損耗不可能規避,王晨放棄離心重力的原因除了這玩意不好看以外還有就是這東西容易出故障。
自己這種方法多好,出問題了換個地板或者天花板不就好了,反正都是模組化操作,出問題取出來換一塊就ok和換電池沒什麼區別。
四月悄然而過,五月三號就在王晨繼續折騰炮管的時候,鷹醬方面再度對外發布了一項公告。
由鷹醬領頭,各盟友國加上鷹醬自己將再度籌集三百億美刀用於新聯合空間站的擴建計劃,將原本空間站的大小再度加大了三分之一。
同時鷹醬還公佈了火星載人計劃,預計將在成功登月後同步進行火星載人登入的安排。
與此同時還將修建一個在地球和火星軌道之中不停往返的移動空間站,為後續的宇宙開發者們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