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進其時正在與宋江說話,見狀便吩咐人安排酒席,為眾人慶賀,直飲到月上樹梢。
酒酣之時,張清問武松:“兄弟平時使得哪一路拳腳?”武松道:“某昔年曾去少林寺做俗家弟子,習得少林俗家拳法。又有幸遇見周侗大俠去寺裡拜訪,蒙他看重,傳授了幾手絕活。”張清羨慕道:“聞聽周侗乃是一代名師,幾個徒弟俱是武藝出眾,惜無緣一見。”
武松此時興起,便道:“今日月色正好,待我演練一趟拳腳,與哥哥助興。”跳入院中,使了一路拳法,舞的密不通風、生龍活虎。最後左拳一晃,右拳擊出,一道強勁的破風真氣,攜帶著悶雷般的聲響,縱橫激盪,打在環抱粗的柳樹上。柳樹發出咔嚓一聲響,竟然被擊出一道裂痕。
張清驚訝不已,上次見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已覺世上難尋,現在看到武松一拳幾乎擊斷柳樹,亦是不惶多讓。他走到院中,檢視柳樹上的痕跡,暗自驚歎:這一拳勁力直透樹身,怕不有千百斤力量?難怪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他問道:“武松兄弟,你這是什麼拳法?是哪位名師所授?”武松道:“這是我在少林寺砍柴時,遇後山草廬裡的一個老僧所授,叫光明拳。可惜,這位高僧既不肯透露法號,也不許我對他人提起。”張清驚叫道:“光明拳!這不是少林失傳的拳法嗎?”
張清當年曾研習過少林七十二絕技,其中光明拳和雜阿含功均已失傳。光明拳在黃山比武時獲得‘天下第一拳’的美譽。雜阿含功則是修習其他絕技的相容心法,若能精研雜阿含功,對各種武功往往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曾有高僧修成雜阿含功,進而修成七十二絕技中的一十三種。
張清算是個武痴,因未能見識到這兩樣武功,一直引以為憾,不料卻有緣見到武松習得,自是驚喜不已。武松見狀問道:“哥哥也懂得少林功夫?不知使得哪一路拳法?”張清想了想,回答道:“我曾學過羅漢拳和少林長拳。但是我最拿手的,是自幼修習的八極拳。”八極拳是他在現代社會學習的拳種,剛開始闖蕩天龍世界時,頗賴其力。
八極拳追求動作剛猛,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是中國大多數警員和軍人學習的武術。
武松也是個武痴,一聽到沒有學過的拳法立刻來了興趣,當即提出要和張清搭搭手。張清當年跟隨慕容復學習武功,對天下各家各派的武功路數大都瞭解,今天為了引起武松的興趣,專門說了一個後世的拳種,果然成功引起了武松的興趣。
二人在場中對面站定,拱手示意。武松使出光明拳,招勢大開大合,直接進逼中路。張清絲毫不懼,如松樹般沉穩,擺好架勢正面迎擊。武松招沉力猛,一拳接著一拳,頻頻攻擊,如暴風驟雨。張清揮拳格擋,以硬碰硬,如兩隻猛獸暴力互撲。眾人只聽得嗵嗵聲響,勁氣撲面而來,不禁相顧駭然。
在梁山泊時,張清注重維持“明主”的人設,一向不以武功見長。現在既然要“輔佐”柴進,自然要表現出強悍的一面。
武松見不能以力取勝,有些吃驚,便使出絕技:玉環步,鴛鴦腳。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張清臉上虛晃一晃,忽地轉身便走。張清跟著追將來,武松飛起左腳倒踢向張清小腹。張清便蹲在地上。武松猛轉身,那隻右腳早踢起,直踢向張清肩膀。
張清卻使出巴西柔術的功夫,雙手撐地,讓過武松的右腳,自己卻飛出左腳踹向武松的左腿膝彎處,將他踢得橫飛起來,再飛出右腳踢向武松的背部,直接將他踢飛數米之遠。
武松爬起身來,走到張清面前,大禮參拜道:“哥哥神技!武松自闖蕩江湖以來,使此絕技不知踢翻多少英雄好漢,今日卻被哥哥所破。萬望哥哥指教一二。”
張清連忙扶起武松,道:“兄弟,非是哥哥能耐,而是哥哥曾見皇宮帶御器械使過此招,因此百般琢磨之下,想出破解招數。兄弟若是想學時,不如你我互相傳授技藝,豈不是好?”武松大喜。
宋朝皇帝的貼身侍衛因為要替皇帝佩戴御用的弓箭和寶劍,被稱為“帶御器械”。朝廷明確規定只能選6個人,必須是人高馬大、虎背熊腰、武功卓絕的武官才可以擔任。
東京禁軍數量大約在40萬左右,先從中選出3000人充當皇宮侍衛,再優中選優,挑出6個人擢升為“帶御器械”。在選拔過程中是真刀真槍地比試,每年不知死傷多少人,只有力壓群雄才可以脫穎而出,由此可知他們的武功之高強,比起三國夏候恩之流的背劍之將可是要強得多了。
張清在天龍世界時,用大理銅礦交換了兩個“帶御器械”作保鏢,常與他們切磋武功,見識過“玉環步、鴛鴦腳”。而武松一聽“帶御器械”四個字,也就不再追問。
柴進連連鼓掌,叫道:“我手下也養得數十好漢,只不曾有張賢弟和武二郎這般英雄。”上前奉酒為二人慶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宋江在旁驚得目瞪口呆,心想:張清本是皇室後裔,有家財萬貫,已是令人羨慕,不想又有如此武藝,實乃神人也,如何與之相爭?不覺把往日的高傲心氣洩了一半。
當夜,張清就留武松在西軒下做一處安歇,討論拳腳。次日起來,武松便將光明拳傳授予張清,而張清也投桃報李,將八極拳傳授予武松。二人整日在一起談論武藝,較量槍棒,形影不離。
張清想起武松後來在戰場上被敵人偷襲砍斷手臂,於是又送給武松一件帶臂護的軟甲,並傳授他鐵布衫功夫。武松感激之下,說道:“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松四拜,拜為義兄。”張清大喜,取出一枚夜明珠相送,又傳授給他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囑咐他不得對他人提起。
在水滸眾好漢中,武松最合張清的心意,行事、脾氣頗像喬峰,故此勾起他的思兄之情。武松在少林寺學過藝,知道絕招的來之不易,各大門派視若珍寶,輕易不肯傳授。於是他視張清為半師半友,極為殷勤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