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張清經常找楊志切磋武藝,說白了,就是看上楊家的刀法和槍法。雖說當初也學過關羽的刀法,但是已經過去一千多年,武藝也是會不斷進步的。而且,楊家世代將門,所用招式都是戰場上用血汗打磨出來的實用殺招,非比尋常。
楊家的刀法傳承於殘唐時期的金刀楊會、火山王楊袞和金刀無敵楊繼業楊業),端的了得!槍法傳承於殘唐時花槍手夏書湮,火山王楊袞學會了夏家的北霸六合槍,其中就有羅成的盤肘槍法。後來他遍訪天下六大名槍後人,融合六大名槍精要,自創了一套六合梅花槍,這就是楊家槍。
此外楊袞還跟老丈人金良祖學了另一手絕技走線銅錘。走線銅錘分為單錘、雙錘和三錘,有的還分大錘和小錘,甚至將小錘鏤空,內藏火屑襲人面孔,種種用法不一而同。
楊家用的是一般大小的雙錘,但是通常打人只用一下。因為在戰場上,一次打不中,基本上也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張清拿出趙雲的《百鳥朝鳳槍法》送給楊志,提出向他學習武藝。楊志既將全族老小的性命前途押在張清的身上,又兼得到數樣寶貝,豈有不教之理?
當初,在天龍世界,張清先後跟隨蕭峰、天山童姥、慕容復等人學習武功,又遍讀少林七十二絕技和琅嬛玉洞、還施水閣的武功秘籍,拳腳、刀劍和暗器功夫可說是非常熟稔了。但是對於長兵器卻不常用,只學了羅漢奪命槍和打狗棒法。
後來在三國世界,向趙雲學了槍法和箭法,向馬超學了劍法和走線銅錘,但主要精力用在修煉道術上,別的方面確實沒時間鑽研。
如今來到好漢遍地的水滸世界,豈有入寶山而空手歸的道理?必須得滿足自己的學習慾望啊!
走線銅錘是軟兵器,比較難練。張清雖然向馬超學習過銅錘,卻不曾有機會應用。如今又見到此絕技,見獵心喜,與楊志互相交流切磋,俱各有所裨益。
楊家的金刀法和六合梅花槍法是數代傳承,招數精妙,不過張清有超級智慧,兼且有武功底子,學得很快。在這個靈氣稀薄的世界,練武是張清最大的愛好,天天聞雞起舞,像大爺大媽跳廣場舞一樣樂在其中。
漸漸地,張清的院子變得熱鬧起來了,徐寧、魯智深、林沖和楊志每日都來談槍論棒,切磋武藝,只覺得快活無比。後來,其他將領閒暇時也來一起演練武藝,尤其是周昂、王進、王文斌等幾個教頭就是吃這碗飯的,都有真才實料,更是把氣氛拱得十足。
在宋朝,武將的地位極低,平時見了文官都抬不起頭來。如今見張清喜好武藝,他們簡直喜不自勝,感覺終於有出頭之日了,於是盡心盡力地教授張清各項技藝。張清不但自己虛心學習,還找來山上有潛力的年輕人一起練習,直把院子攪得如同武館一樣。
這日,親兵來報,山下有兩個好漢叫赤發鬼劉唐和入雲龍公孫勝的來投,說要送上一套富貴。張清算了算日期,估摸著應該是生辰綱的事兒了。今年梁中書又上趕著送寶貝來,這種好事,豈可錯過?正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想到這兒,張清忙叫有請,親兵下山引劉唐和公孫勝來見。二人跟隨親兵上山,一路上見崗哨森嚴,兵甲明亮,士兵雄壯,進退有度,早已被深深震撼。上得山來,見到一座雄偉的山城巍然聳立,固若金湯,更是吃驚得下巴快要砸到地面上。
親兵驗過令牌,引二人入城,來到聚義廳。張清已經率領吳用、晁蓋、楊志、阮小二站在聚義廳門前迎接,劉唐和公孫勝不敢怠慢,趕快上前見禮。張清熱情地將他們引入廳中,分賓主坐下,奉上茶點,又介紹眾將領與他們認識。
二人聽得眾人的名聲和事蹟,更是震撼,方知張清麾下人才濟濟,不由起了仰慕之心。他們本來以為憑著這套富貴,可以作個進階之禮,心中也存了自重之意。現在看到梁山發展得如此興旺,頓時熄了這份心思。
張清笑道:“我山上另有許多傑出的將領,各有職責,不方便露面。下次再介紹給你。這幾個都是我心腹兄弟,你有事但說無妨。”其實這幾人就張清選中的劫持生辰綱的人選。
劉唐和公孫勝對視了一眼,便將關於生辰綱之事詳細道來。原來睦州太守和青溪縣令為了推責和邀功,謊稱捉拿到了方臘,將在當地市場上收集到的部分蔡府珍寶獻上作為證據,又搜刮當地富戶,敲詐了一大筆金銀財寶,一併送給蔡京。
蔡京認出其中幾件珍寶確實是本府丟失的,因此信以為真,將二人好一頓誇獎,各升一級,調至京城。
大名府梁中書聽聞此事,長出一口氣,以為報仇了。想到今年蔡京生日將至,於是又收羅了十萬貫的金珠寶貝,近日便要遣人押送東京。
劉唐說得眉飛色舞,道:“小人打聽得這一套富貴,特來相告,就便入夥。山下正遇見這位公孫道長,與我一般來意,索性一起來投。請衛將軍收留。”張清喜道:“早聽聞‘赤發鬼’劉唐的名號,今既來投,正是吾幸,可在山上坐一把交椅。”劉唐聞言大喜,連忙謝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清又問公孫勝:“道長仙觀何處?道號如何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