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臉上波瀾不驚,道:“不瞞列位說,我祖上便是唐朝的虯髯客張仲堅,因避讓李世民而遠走海外,入主扶餘國,今已享國261年矣!因皇族眾多,為防互相傾軋,故而散落四海,各謀生路。我身為二皇子,聞祖先當年英雄舊事,特意回來中土遊歷。只要我扶餘國給趙官家遞一道兩國邦交的國書,大宋朝哪個敢動我的產業?”
三人聽聞張清竟是海外國皇子,頓時酒醒了一半,這個身份的貴人可不是他們能得罪得起的。若是朝廷問罪,三人少不得被充軍發配。宋江連忙打圓場:“二皇子息怒,雷都頭只是酒後說句玩笑話,當不得真。我等豈是那種昧財之人?”
張清哈哈笑道:“我早已打聽過了,雷都頭面冷心熱,做人極有規矩。朱都頭為人仗義,四里八鄉誰不稱讚?呼保義宋公明的大名,更是遠播山東各州。一個小小縣城的酒樓,何需我親來?只為聽聞三位英雄大名,有意結交,因此冒昧相請!”
“呼保義”這個外號是宋江最在乎的,當年秦瓊憑義氣聚攏一幫兄弟縱橫沙場,後來成了唐朝名將,宋江一心向他學習,要開闢自己的事業。因此,張清一提“呼保義”,宋江立刻上了頭。他一臉誠懇地說道:“荒野小民,賤名沒得汙了二皇子的耳朵,不但設宴相請,還要帶攜我等一起發財,讓我等何以為報?”雷橫和朱仝也連忙自請怠慢之罪。
張清見金字招牌果然好使,決心再加一把火。先命夥計滅了燈,然後從袖子裡掏出三枚寶珠放在桌上,寶珠放出熠熠光華,屋裡霎時被照得通亮。張清道:“這是我父皇賜予我的夜明珠。正所謂寶物贈英雄,三位英雄如若不棄,請收下這寶物。我四人結為兄弟,從此共享榮華富貴,不知意下如何?”
三人見到如此稀世珍寶,哪還敢懷疑張清的皇子身份?又聽聞張清願與其結為兄弟,頓時大喜,他們本是底層的小吏,能與皇子結拜,自然是千肯萬肯,忙不迭地答應。
於是張清吩咐酒樓掌櫃朱貴馬上安排香案,宋萬準備檀香、公雞、黃紙。
一時具備,斬公雞、燒黃紙,敬拜天地,張清、宋江、雷橫、朱仝四人結拜為金蘭兄弟,自然是張清為大哥,宋江排老二,雷橫排老三,朱仝排老四。
結義之後,四人重整宴席,頓時感到關係又不一樣。張清道:“三位兄弟暫且不要聲張,此酒店就以朱貴的名義經營。待我等慢慢把鄆城縣的掙錢行當都掌握到手裡,然後我想法給你們換個身份,也謀個出身。或者你們就替我管理這一攤業務,到時大家一起發財。”三人連連答應。
宋江殷勤出主意,道:“大哥,我家在青州有一個世交孔家,孔明、孔亮是我的徒弟,亦是兩條好漢。大哥若是要擴大經營,可首選此處。”
張清知道孔家、宋家祖上以前曾經一起闖蕩江湖,現在各自成了坐地分贓的地頭蛇,宋江此舉意在加強兩家聯絡。張清自然願意趁機擴張勢力,左右不過是花錢而已,值得什麼?於是答道:“蒙二弟如此照顧,過幾日,我就派人去孔家,在彼處開辦酒樓等行當。一應合作事宜,就請二弟居中聯絡。”
宋江大喜,承諾回去就寫書信。這一場酒席,直吃到半夜,俱都大醉,張清派馬車送三人回去。
第二日,張清帶著宋萬、朱貴來到東溪村,先來找智多星吳用。入得村來,宋萬隻說家中要請西席先生,打聽到私塾所在,徑來找尋。吳用正在給孩童上課,見三人到來,命孩童自己溫課,出來相見。
宋萬介紹道:“加亮先生,多日不見。這是我大哥張清,有事來尋先生。”吳用道:“宋兄弟不必客氣。張兄弟有何事,儘管講來。”
張清拱手道:“在下樑山縣張清,聽聞先生足智多謀、胸有千軍。在此荒村教書,實是埋沒人才。若蒙不棄,願聘為西席,月薪五十貫。”
此言一出,吳用不禁動容,道:“在下何德何能,敢當如此厚聘?”
張清笑道:“我家中一向尊師重道,只是我小時候頑皮,不愛讀書,導致胸無良謀,所以想請先生在我身邊時刻教導。我家中閒屋頗多,願送與先生三間,平常日用都有僕僮伺候,不必先生操心。”
吳用在村裡教幾個小童,不過勉強度日,見張清開出的薪酬如此豐厚,自然願意,道:“初次見面,即蒙厚愛,在下怎敢不從?”
張清喜道:“此來東溪村,能請得加亮先生,實乃大喜。”命朱貴取出兩錠大銀送上,“些許錢財,給先生安家所用。”
吳用當真是受寵若驚,當即道:“東家如此厚賜,吳用必甘膽相隨。且請入內飲茶,容我收拾行李。”遂吩咐孩童們散學回家,請張清等入內坐等。
張清坐定,見四下無人,又對吳用說道:“剛才所說,不過掩眾人耳目,以先生大才,豈能只做一個西席?我意請先生做一個軍師。”取出一個小布包,遞給吳用,“些許心意,權當聘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吳用心中一驚,開啟小布包,見裡面裝滿金珠,忙抬頭問道:“東家究竟是何人?”
宋萬在旁說道:“我家哥哥是梁山八百里水泊之主,張清張德淵是也。”吳用心中頓起波瀾,面上卻不露聲色,道:“梁山泊這幾年好生興旺,吳用多曾聽聞大名。承蒙東家厚愛,我又豈敢不識抬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