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知,商朝國情與古羌國並不同。
雖然實行的也是分封制,但商朝實力猶存,不似後世西周末期,東周一朝,各地諸侯已經尾大甩不掉,甚至悍然稱王,視周室如無物,視天子如兒戲。
整個九州,商朝仍然是當之無愧的軍事、經濟、文化等的第一把交椅。
其次便是東魯國,西周則緊隨其後。
東魯國,與大商王室,乃是姻親關係。
當今東魯國國主姜恆楚,更是帝辛的岳父。
反大商,等同於反東魯,並不符合姜恆楚的利益。
而西周,正處於韜光養晦期間,姬昌是個極其能隱忍的傢伙。
時機未到,姬昌絕對不敢第一個揭竿而起。
若不是上一世,西周背後有闡教的支援,憑那時西周的國力,對上軍力處於強盛狀態的大商,根本沒有任何的勝算。
東魯、西周,都不敢妄動,其餘的諸侯又豈敢當這個出頭鳥?
改革改革,沒有革到自己身上時,就無法領會這種切膚之痛。
反了,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一旦失敗,祖傳的基業就此蕩然無存,全族都要從高高在上的貴族世家,淪落成奴隸,身死族滅。
況且,棄夫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
最起碼在大貴族眼中,棄夫不過是一個剛剛從蠻夷蛻變成‘人’的小人物,麾下擁兵不過五萬,就敢反叛商庭,無疑是譁眾取寵罷了。
當然,也有一部分貴族,也在處於觀望狀態。
他們希冀棄夫能創造奇蹟,不僅抵擋住青龍關平叛大軍的圍攻,還能對青龍軍以重創,對世人證明,商朝不過是外強中乾的空架子……
然而,隨著外城的告破,註定讓那一部分貴族的“希冀”徹底落空。
短短半日,外城便被風林攻下。
二萬多叛軍退守到內城。
風林則率領已經輪換成另一支萬人軍的步卒,繼續猛攻。
大戰開始前,張桂芳把麾下的八萬平叛大軍,以萬人為一組,依次投入攻城戰役中,對叛軍進行輪番攻擊。
從早晨到下午,戰役一直都沒有停止。
最終在太陽落山之際,趁著守軍疲累,一舉攻克了外城。
隨後,張桂芳壓上了五萬兵馬,使得商卒若潮水般,悍不畏死的沿著雲梯攀爬而上。
攻城戰,應該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戰役了。
拼的無外乎麾下將士們的勇氣、兵員素質和數量。
論武器裝備,大商軍隊無疑是天下一流。
論兵員素質,各關邊軍也是商朝最為悍勇,最不怕死的軍種。
論數量,也是八萬敵五萬,而且那五萬叛軍,都是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地,臨時拼湊在一起的。
素質參差不齊不說,甚至以前相互還是敵人,為了爭奪地盤、礦山、人口等等,大打出手……
當散兵遊勇,對上正規軍。
差距,便立刻體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