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結束前佔有山西、河北、察哈爾、熱河、遼寧五省的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人口2500萬,下轄108個縣。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3.2萬餘次,斃傷日偽軍35萬餘人。
晉綏抗日根據地
1938年,八路軍120師一部進入大青山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這就是晉綏抗日根據地最早的雛形。由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和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合併而成,1
1943年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942年合併後,以晉綏邊區行政公署為正式領導機構。公署主任續範亭。範圍包括山西西北部與綏遠東南部,是陝甘寧邊區的前衛陣地。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1.01萬餘次,斃傷日偽軍約10.07萬人。
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以太行山為中心建立的抗日根據地,由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的率領下,合併晉冀豫、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形成的。是南北抗日根據地的聯合點。1941年領導機關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楊秀峰任主席。在1938年曾配合武漢會戰襲擊平漢鐵路沿線日軍。
地處華北南部和華中北部,分晉冀豫和冀魯豫兩個軍事戰略區,活動範圍包括了濟南、徐州、太原、開封、石家莊等戰略要地,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3萬餘次,斃傷日偽軍19萬餘人。
1939年,八路軍115師在山東梁山泊地區戰鬥
山東抗日根據地
最早由山東民兵自主創立的游擊隊開闢,以沂蒙山區為根據地中心。當地民兵在1938年被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1939年羅榮桓率領八路軍115師與山東縱隊匯合。於1940年8月成立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作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權,黎玉為首席代表。
活動範圍由山東大部與河北、江蘇一小部分,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1.9萬餘次,斃傷日偽軍約15萬人。
軍服
八路軍軍服為上衣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卻清楚地標明瞭自己的身份。八路軍佩戴“八路”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
理論上,除無軍銜、無“符號”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懷在內的絕大多數軍官均無大禮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葉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軍、新四軍軍服服裝與國軍中央軍和除東北軍外的其他部隊完全相同。但實際上,八路軍軍裝色調極其混亂,骨幹部隊為繼承自中央紅軍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國軍後勤供給的部隊為仿德國灰色,後來軍服均為根據地土法生產,山東、河北製成時通常為黃綠色,穿著後逐漸褪成黃灰或灰白色。陝北製成時多為灰色,穿著後逐漸褪成草綠色。新四軍位於江浙,條件較好,一般為較穩定的藍灰色現代影視作品中通常以德國灰色作為兩支軍隊的標準色調)。除極個別外事軍官獲授軍銜外,兩支軍隊均只有臂章標明自己的軍級番號,並將姓名和部別寫在上衣左胸內布片上不同於其他國軍和汪軍,八路軍的布片朝內,外觀不可見),俗稱“符號”。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軍歌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深入敵後,進行獨立自主的抗日遊擊戰爭,成為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主要軍事力量。1939年末,詩人公木和作曲家鄭律成共同創作了由六首歌曲組成的《八路軍大合唱》,《八路軍軍歌》即其中的一首。這首歌的旋律渾厚深沉,蘊含著內在的力量,謳歌了經歷過兩萬五千里長徵的人民軍隊的光輝業績。
《八路軍軍歌》歌詞如下:
鐵流兩萬五千裡,
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
苦鬥十年鍛鍊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一旦強虜寇邊疆,
慷慨悲歌奔戰場,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
游擊戰,敵後方,剷除偽政權;
游擊戰,敵後方,堅持反掃蕩。
鋼刀插在敵胸膛,鋼刀插在敵胸膛。
巍巍長白山,滔滔鴨綠江,
誓復失地懲強梁。
爭民族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