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20世紀上半葉侵駐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陸軍部隊。在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出兵霸佔中國原被沙俄“租借”的關東州(指遼東半島普蘭店至貔子窩一線以南地區)和南滿鐵路。1919年在旅順口設關東軍司令部。對中國推行武力擴張政策。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次年扶植成立“滿洲國”,司令部遷至長春。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成為日本陸軍精銳主力和戰略預備隊,兵力達近百萬人。1938年和1939年先後製造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1941年舉行關特演,對蘇聯進行武裝挑釁。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其精銳部隊不斷調出。1945年8月,在中國抗日軍民和蘇聯紅軍強大攻勢下迅即覆亡。
背景介紹
在舊日本陸軍中,關東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日軍之花”之稱。關東軍是日本陸軍駐紮在東北(滿洲)的軍隊,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
從1943年下半年起,為挽回太平洋戰場的頹勢,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和大批作戰物資增援南方島嶼,這些“精銳之師”大部分淪為對美作戰的炮灰。二戰末期,關東軍規模縮減至約七十萬人(其中至少二十五萬人都是當地臨時徵召的日本僑民),所屬各師團均為1943年以後新成立的師團,武器更是嚴重缺乏,十幾萬人無槍可持。1945年8月,一百五十萬蘇聯紅軍開始向中國東北進軍,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蘇軍押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一共有六萬多人死在那裡。另有數百名被中共軍隊俘虜的關東軍戰俘加入解放軍,參加瞭解放戰爭。
發展歷史
20世紀上半葉,長期侵駐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陸軍重兵集團。
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戰敗後,俄國根據《樸次茅斯和約》將“關東州”(中國遼南旅大地區)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轉讓給日本。日本為維護其殖民利益,派遣2個師、4萬人的兵團進駐“關東州”及南滿鐵路附屬地,並設立關東總督府。次年,總督府改為都督府,下設陸軍部,轄1個陸軍師、6個獨立守備營、旅順重炮營和憲兵隊等。
1919年,都督府撤銷,改設關東廳,成立關東軍,首任司令立花小一郎,司令部設在旅順,直接隸屬天皇。1926年進入昭和時代後,日本加緊推行侵略中國和準備對蘇作戰的大陸政策。
1928年,關東軍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
1931年策劃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次年炮製偽滿洲國,司令部遷至長春,司令兼任日本駐“滿”大使和關東廳長官,掌握偽滿軍政大權。
從此,關東軍對中國東北實行殖民統治,殘酷鎮壓中國抗日軍民,瘋狂掠奪糧食和礦產資源,把中國東北建成日本進一步侵略擴張的重要戰略基地。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關東軍總兵力增加到5個師。
1938~1939年,先後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中對蘇軍發動武裝進攻,遭重創。
1941年總兵力增加到13個師。蘇德戰爭爆發後,為準備對蘇作戰,關東軍舉行“特別大演習”,總兵力增加到16個師、70萬人。太平洋戰爭期間,關東軍成為日本陸軍的戰略總預備隊。
1942年10月,司令部升格為總司令部,轄2個方面軍。自1943年起,其精銳部隊陸續調往南方,作戰能力逐漸下降。戰爭末期,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實施總動員,駐朝鮮日軍亦歸關東軍總司令指揮,總兵力達31個師、13個旅,近百萬人。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關東軍負隅頑抗,但在中國軍民和蘇軍沉重打擊下,迅即土崩瓦解,全軍覆沒。
1941年底,關東軍配備有大量戰鬥力強的甲種師團(番號不大於20)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
1942年10月,日本政府將關東軍司令部升格為關東軍總司令部,增設兩個方面軍司令部和裝甲軍、關東防衛軍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兵力達到頂峰。1942年底,關東軍的主力師團變化不大,為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第71師團。
從1943年初開始,隨著太平洋戰事發展,日本關東軍主力逐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場。1943年底,關東軍的主力師團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7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第71師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1945年1月,日軍大本營再次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4月美軍佔領沖繩並開始空襲日本本土,日軍為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又從關東軍抽調7個師團和所儲備的近13戰略物資回日本本土備戰,航空揮發油2萬千升,普通揮發油3萬千升,彈藥13個師團會戰份額,也被調往本土。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日本為防守蘇聯可能進行的進攻,再次擴充關東軍兵力,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召,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兵力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關東軍總人數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膨脹,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抽調偽軍的裝備補充新編關東軍部隊,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
1945年8月,蘇軍發動攻擊關東軍戰役時,關東軍22個師團的配置第39師團、第63師團、第79師團、107師團、108師團、112師團、117師團、第119師團、122師團、123師團、124師團、125師團、126師團、127師團、128師團、134師團、35師團、136師團、138師團、139師團、148師團、149師團。
總司令部
※括號內為通稱
參謀部
第1課
第2課
第3課
第4課
經理部
軍醫部
獸醫部
法務部
補給監部
情報部
特種情報部
化學部(滿洲第516部隊)
技術部
建設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