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偷心賊 四十二

偷心賊 四十二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追隨曹錕

吳佩孚原是追隨馮國璋的“和平統一”,但實際上跟著曹錕是段祺瑞“武力統一”的主力。民國七年(1918年),正當“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的焦灼狀態,段祺瑞將他辛苦打下的湖南,拱手送給了嫡系的張敬堯,吳佩孚一怒之下退出衡陽,打起了“和平統一”的旗號。吳氏“罷戰主和”,“自是北方每一政治問題發生,必為吳左右,中間倒張敬堯,擊敗安福系,趕走王佔元,擊破奉軍,左馳右突,靡不如志”。然而到了民國十二年(1923年),直系業已獨攬大權,吳佩孚卻又步了段祺瑞的後塵,開始了武力統一的道路,這下成了眾矢之的。

但是吳佩孚最大的政治失誤便是對曹錕的愚忠。吳氏受曹錕的信任和提拔,“蓋北人對長官之忠,非發生於公的意識,全基於私的情感,服從之外,更有報恩的觀念。”所以儘管津洛分歧已久,吳氏亦有獨領一系的能力,但吳氏始終未有取而代之之心,維護著曹錕的地位。曹錕賄選醜聞一出,直系眾叛親離,吳佩孚對此怒髮衝冠,但還是從洛陽趕回北京,戎裝上陣。

反對妥協

民國八年(1919年),全國爆發了反對“巴黎和約”的五四愛國運動。面對民族危亡,皖系力主簽約,直系堅決反對,奉系則樂得坐山觀虎鬥。吳佩孚直接通電大總統徐世昌“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並表示“衛國是軍人天職,與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背城借一。如國家急難有用,願率部作政府後盾,備效前驅”。當北洋政府對愛國學生進行大肆逮捕時,他認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之時,這些學生不顧自己的生命,為國家、民族前仆後繼,“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讓大總統釋放學生,否則眾怒難犯。吳佩孚在五四運動中的行為深得國人的讚許,認為他是一個富有膽略的愛國軍人。

保護故宮

直奉戰爭期間,故宮三大殿倖免一劫而言不能不說吳佩孚還是利用了他的影響力的。民國十二年(1923年),北京政府為解決國會會場狹小問題,決定拆掉三大殿改建為西式議院。吳佩孚聽聞後,立即給大總統、總理、內務總長、財政總長髮了電報“據云,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若果拆毀,則中國永喪此巨工古物,重為萬國所笑,即亦不計,亦何忍以數百年故宮,供數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維一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辛盼禱之至。”各報刊爭相登載吳氏通電,舉國上下堅決擁護,故宮二三大殿得以保護。就連蘇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後,為打破孤立狀態,基於自身的利益,在對華政策上也企圖首先聯合握有重兵、正在崛起的直系實權人物吳佩孚,而非執著於中國革命事業,但手無兵權被他們稱為“夢想家”的孫中山。

軍事方面

軍事才能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集團的後起之秀,特別是20年代以後更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吳佩孚提出“救國同盟條件”這一軍事密約的目的,是要“北以共同對付皖系軍閥,南以排斥孫中山,鎮壓革命”。這一方面反映了吳佩孚的政治本質與政治野心,同時也說明他後來能成為“八方風雨會中州”的重要人物絕非偶然。蔣自強《從第一次直奉戰爭看吳佩孚的軍事謀略》一文對吳佩孚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的排兵佈陣、指揮作戰等作了專門研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吳頗著聲名的軍事謀略才能的一般情況。

吳佩孚可以稱得上是北洋軍閥中最善戰的驍將,被譽為常勝將軍。“秀才用兵,頗用心計”,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是棄筆從戎十分成功的例子之一。吳氏深明韜略,長於治軍,故其所部,操練勤奮,紀律嚴明。絕非他項軍隊所能及。

討伐皖系

吳佩孚的軍隊民國七年(1918年)至八年(1919年)間直系兵力日趨強大,從5個混成旅擴大為9個。在軍事、政治條件皆成熟的情況下,曹、吳決定與段祺瑞決一雌雄,問鼎中央政權。為加大取勝籌碼,曹、吳力爭欲雄霸中原的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支援。民國九年(1920年)4月,吳佩孚密聯與曹錕及其他一些軍閥結成八省反皖同盟。5月,為增強北方直軍的實力,積極配合曹錕奪取,吳佩孚率領第三師及三個混成旅撤離駐守的衡陽北上,沿途突破張敬堯等皖系將領的封鎖、堵截,順利抵達武漢,曹、吳南北呼應。

徐世昌當政時為安撫勢力強大的軍閥特設巡閱使制度,各巡閱使兼管數省的軍事和民政大權。直皖戰爭結束後,曹錕由原來的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的虛職改任直魯豫巡閱使,吳佩孚為副使,張作霖任東三省巡閱使,晉授為鎮威上將軍。北洋政府進入到由直、奉兩系軍閥共同控制時期。直皖一戰吳佩孚雖只是區區的一個師長,但卻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直奉戰爭

民國九年(1920年)9月,吳佩孚升任魯豫巡閱副使後便率領他的第三師開進軍事重鎮洛陽,招賢納士、籌餉練兵,擴充實力。他把軍事指揮機構中心設在原袁世凱的離宮,在其東西兩側新建50多間房屋作為參謀本部給他的幕僚策士居住,在其南修建“繼光樓”專門接待中外重要訪客。除此之外還為學生兵修建了1千多孔窯洞作為宿舍。同時設立無線電臺,修建飛機場,購買飛機,開洛陽航空先河。

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曹錕授予吳佩孚軍事指揮全權,代表直系以洛陽之師為主力迎戰張作霖,第一次直奉戰爭使吳佩孚達到了其軍事生吳佩孚與張作霖涯中的頂峰。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雖然直系完全掌握了。就當前形勢所應採取的方略而言,吳佩孚與曹錕意見相左,力主以武裝統一為當前的頭等大事,而曹錕卻迫切想當總統,認為做了總統再統一也不遲。吳佩孚對其“恩君”“曲進諫言,以挽救其失,萬不可動輒謀叛,以陷於大不忠之地步”。在苦勸無果的情況下,吳佩孚回到洛陽集中精力繼續苦心經營自己的大本營。

民國十二年(1923年),吳佩孚虎踞洛陽,在其最鼎盛時期,擁兵數十萬人,其中直屬部隊五個師和一個混成旅十餘萬人,控制著直隸、陝西、山東、河南、湖北等省地盤。當時全國有18個省的督軍、總督的代表機構就設洛陽,洛陽成為各方所仰望的中心,被時人稱為“西宮”。吳佩孚五十壽辰時,全國各地來洛陽向他祝壽的達官顯貴、文化名人及各國駐華使節就有六七百人之多。由於吳佩孚當時已成為北方實力最大的軍閥,洛陽實際上成為了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按曹錕所言“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主要思想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