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偷心賊 十

偷心賊 十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斯人已去八十載,作為政治家,黎元洪出任首義都督,為號召天下,震懾清廷,使辛亥革命一舉成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在武漢首倡的“軍民分治”,開創了民國黨政分開、軍政分開的先河;他率先實行的“高官制”、他二度當國時提出的“廢督裁兵”等依法治國主張,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袁世凱的帝制,斷然起用自己的政敵段祺瑞鎮壓張勳復辟,將永載史冊;作為軍事家他在治軍方面,打造了近代中國與北洋軍齊名的“南洋軍”的品牌;作為與實業家,他是發展中國近代工業與對外開放的實踐者。他與華僑創辦的中國遠洋貨船公司,開通了香港經上海至美國舊金山的遠洋航線,填補了中國遠洋運輸的一項空白;作為書法家,他繼承創新,其書法作品遍及海內外名山名院名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他評價

黎元洪自我評價道“沉機默運,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項城;明測事機,襟懷恬曠,洪不如孫中山;堅苦卓絕,一意孤行,洪不如黃善化。”

辛亥革命發生,當時上海英文《大陸報》記者採訪黎元洪後說道“中國革命是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劃世紀事件之一,如果沒有黎元洪他的名字早已傳遍文明世界就可能沒有這場革命。歷史將證明,黎元洪是中國給予世界的一個最偉大的改革者。”

民國時期《日日紀事報》北京記者丁格爾評價,“黎公為一良善軍人,彼之品行決不為宦途腐敗及不名譽事業所染汙”,“彼之深得民心,不特見之於其駐節武昌之日,即當其在北京為副總統時亦未嘗稍減也。外國論說家均稱之為中國之愛特哇特(前英皇名)。其為人也並不在於一材一藝之表見,而豁達大度有開誠佈公之概。……與其謂為強有力之人,不如謂為善人政見,雖有缺乏,固為日行事務上有能力之人也”。

時人貢少芹評價“談之者,鹹謂天心厭惡專制,鬱極而發,人心憤疾滿清,蓄之已久,故假黃破之手,造成共和,且以其政治膽魄智識,在在俱臻優美,始得成此非常功業……低之者,謂其為人,庸常無特異之點,此次變帝制而為民主,彼實因人成事,適滿族氣數告終,彼會逢其巧,得所憑藉,遂成斯志”。但他認為這種評價“是皆皮相之論,而非破的之言”,“黃破一生,別無他異,惟此庸言庸德四字,行之終身無懈而己……黃破長處,即在於沉毅以接物,鎮靜以應變耳”。

袁世凱評價“公本首義,凱受其成”。“創造民國,推翻清室,功在國家”。

孫中山評價“民國首義的第一偉人”。“武昌舉義,四海雲從,列國輿論,歌誦民軍,無微不至,而尤欽佩公之艱苦卓絕。文於中國革命,雖奔走有年,而此次實行,並無寸力,謬蒙各省代表舉為總統,且感且愧,惟有勉為其難,以副諸公之盛意。武漢為全國之樞紐,公之責任維艱,伏維珍重”。

胡漢民評價“非有黎副總統之局面號召,則各省響應,不能如是風起雲湧;又非黎副總統之謹厚,則壯軍亦不易於贊助共和”。

黃興致電黎元洪“共和肇造,公為首功。興以菲材,謬蒙褒許,實所感愧。此後在野,仍當盡力民國,以副雅懷”。

嚴復評價黎元洪說“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國圖存,斷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則?以柔暗故!遍讀中國歷史,以為天下最危險者,無過良善暗懦人。下為一家之長。將不足以庇其家,出為一國之長,必不足以保其國。”

武昌起義首領之一熊秉坤“自黎出之風一播,城內隱匿之軍官皆來”。

當時一位參加首義的革命黨人追憶道“平心而論,各省聞風響應,黎之被迫參加革命也有一點推動作用”。

民國五年(1916年)6月,日本透過報刊媒體歪曲其軍事經濟上侵略中國的行徑,抬高對黎元洪的評價,期望得到黎的支援。“黎公元洪不若袁公有壟斷政治上權力之野心,對於中國將來有一種透闢之見。公以中國將來非得日本援助,不可披瀝恃我之至情。苟以我日本三十年來努力於中國者,公平觀之,日本實以誠意扶助中國者也,中國有凡人能知之,惟黎公對之獨具隻眼,黎公若不容雜近之言,不失其精神,則中國之保全不難也”。

安徽高官許世英致函“遠適異國,昔人所悲,以元首守正被放,至不得己而養病於他邦,此英所以於恭送行族後,感慨之懷,每縈縈而不能止”。

東北軍首領張學良評價黎元洪“締構新邦,功垂宇內”。

章太炎讚譽黎元洪為“功比孫黃”,是“一個樸素而果毅的傑出人物”。並在黎元洪病死後不久為之作輓聯“繼大明太祖而興,玉步未更,佞寇豈能幹正統;與五色國旗俱盡,鼎湖一去,譙周從此是元勳。”

外國媒體稱讚“黎總統天性溫和,毫無傲容,純然以共和主義談論時事,其親善之態殊足欽佩也”。

著名史學家章開沅先生指出“長期以來,黎元洪就沒有享受過歷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國民黨的正統史觀的影響,而且有共產黨革命史觀的影響,此外還有湖北地區若干首義志士的黨同伐異乃至揮之不去的潛在的`反清情結”。“黎元洪在中國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儘管步履瞞姍,坎坷曲折,但畢竟也是邁開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們理應給以必要的尊敬”。

《黎元洪年譜資料》作者薛民見評價“黎元洪乃近代擁護舊民主主義革命人物之一……有別於袁世凱、徐'世昌、段棋瑞、馮國璋輩者,其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意識較多,而封建主義色彩不若袁等之濃耳”。

劉振嵐、張樹勇認為,黎是一個“介於封建軍閥與資產階級政客之間的人物”。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