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三女,生母為庶妃巴氏,即筆什赫額捏福晉。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到十七年十二月
皇四女,生母為庶妃烏蘇氏。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生母為庶妃巴氏,即筆什赫額捏福晉。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生母為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養女,承澤親王碩塞次女,生母為碩塞嫡福晉那拉氏。和碩和順公主。順治五年八月二十二生,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卒。下嫁尚可喜之子尚之隆。
養女,順治帝堂兄安郡王嶽樂次女,生母為嶽樂繼福晉那拉氏。和碩柔嘉公主。順治九年五月生,康熙十二年卒。順治十五年指婚給耿繼茂之子耿聚忠,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下嫁。
養女,簡親王濟度次女,生母為濟度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固倫端敏公主。順治十年六月十三生。雍正七年去世。康熙九年1670)下嫁班第。
歷史評價
《清史稿》:順治之初,睿王攝政。入關定鼎,奄宅區夏。然兵事方殷,休養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親總萬幾,勤政愛民,孜孜求治。清賦役以革橫徵,定律令以滌冤濫。蠲租貸賦,史不絕書。踐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於衽席。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至於彌留之際,省躬自責,佈告臣民。禹、湯罪己,不啻過之。書曰:“亶聰明作元后,元后為民父母。”其世祖之謂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今評:順治皇帝親政後,在其母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他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為鞏固清王朝統治作出了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出家之謎
順治的母親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種種歷史和家庭的影響,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順治,就和和尚結成了很密切的關係,有一個和尚叫憨璞聰,順治是皇上,親自到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會寺,促膝長談,相得甚歡,就是談得很融洽。順治回到宮裡以後,又把和尚召到宮城西側的西苑,裡頭有個萬善殿,繼續論佛談法,還有一個大和尚叫木陳忞,順治到了那兒,他跟他說,說:“我呀,總感覺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說我到你這個寺廟之後,覺得這是窗明几淨,就不願意回到宮裡。”還有一個大的和尚叫溪森。順治就跟溪森一塊談話,他自稱是這和尚的弟子,和尚當然也捧這位,有一次他跟一個和尚說,這個和尚叫木陳忞,說什麼朕思上古,惟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亦舍國位而為禪祖。朕想效法他們可不可以。順治想學釋迦,釋迦牟尼,想學達摩要出家。後來他就找了溪森說我要剃度,溪森開始勸阻,他不聽,還是要剃度。溪森就把他頭髮給剃了,剃成和尚頭了。這不得了,皇太后怎麼可以同意呢。這樣,就找了溪森的師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趕到北京,就讓徒弟們架起柴禾來,點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燒死。順治一看這個情況不行,就說:“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順治和玉林琇兩個人對面坐著,談佛論法,兩個人都會意地互相笑了,為什麼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個光頭的皇帝,順治看了一個光頭的和尚,兩個人會心地笑了。順治愛子死了,愛妃董鄂妃)死了,保姆死了,出家不成,心情非常鬱悶。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就病了,初三,他就傳召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康熙那個“熙”字,王熙到養心殿。順治就和王熙秘密談了一番話,後來王熙閉口不談此事,有難言之隱。到正月初六子時,忽然傳召王熙,到養心殿,到了養心殿之後,順治說,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病勢很重,爾聽朕言,速草詔書。我們翻譯過來,就是我得了天花了,病勢很嚴重,可能好不了,你聽我口授,回去趕緊撰寫遺詔,王熙就到了乾清門西側圍屏內,就起草詔書,起草一條就上奏一條,批迴來改,再起草再上奏,三次上奏,得到欽定,就是它了。傍晚的時候,初七,傍晚的時候遺詔撰寫和修改剛完,順治死了。
順治是出家了還是死了,根據我看到的材料,順治還是死了,根據很多,我就舉三點就可以了。第一:就是順治病重得天花的時候,歷史有記載,還傳到民間不許炒豆。第二:王熙死了以後,有一本書叫《王熙自定年譜》,這裡面記載了順治臨終讓他撰寫遺詔的事情,第三:溪森和尚死了之後,他的弟子給他整理一本書,在書裡頭記載就是順治死之前,就說遵照祖制,實行火浴。朕身後要森溪速回京城為他火浴,順治的遺體移到了景山壽王殿,四月溪森趕到了北京,在景山壽王殿前舉行法會,溪森將順治皇帝火浴,這是給順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記載,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的親自記載,順治臨危的時候,面授遺詔的時候,以及參考其他的文獻和檔案的記載,可以證明順治是病死的,不是出家了。
不幸婚姻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順治帝有兩後、十五妃。但他的婚姻生活是個悲劇。
順治先後冊立兩位皇后。一位是他的母親昭聖皇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由多爾袞做主定婚、聘娶。順治親政,冊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順治廢掉皇后,降為側妃。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為妃。六月,冊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順治帝的責斥。但這位皇后能委屈圓通,又有太后呵護,才沒有被廢掉。
順治真正視為國色天香、紅粉知己的是董鄂妃,即後來追封的孝獻皇后。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有幾件事可以說明少年天子對董鄂妃的恩愛逾常。
獨寵董妃
孝獻皇后,世稱董鄂妃,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按照冊封皇后的大禮頒恩詔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妃18歲。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儲存了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詔書》。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大禮上,才會頒佈詔書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欣喜若狂,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對這個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冊封太子之意。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董鄂妃本來就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從此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據福臨說,董鄂妃崩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薨後數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