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賣花女二十七

賣花女二十七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北緯29°13′35“至30°17′30“、東經119°53′03“至121°13′38“之間。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區中心地理座標為北緯29°52′59″至30°08′00″、東經120°29′49″至120°43′47″,陸域總面積355.9平方千米。

全境處於浙西山地丘陵、浙東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境內地貌型別多樣,西部、中部、東部屬山地丘陵,北部為紹虞平原,地勢總趨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全市地貌可概括為“四山三盆兩江一平原”,即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龍門山、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鎮盆地、浦陽江、曹娥江、紹虞平原。全市最高點為位於諸暨境內海拔1194.1米的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最低點為海拔僅3.1米的諸暨“湖田”地區,中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臺地,紹虞平原平均海拔在5米至10米左右。地表江河縱橫,湖泊密佈。在全市境域面積構成中,按地域性質分:陸地面積8048.3平方公里,水系面積225平方公里;按地形起伏度分:起伏度在20米以下的面積909.6平方千米,佔陸域總面積的11;起伏度在20~75米的面積516.9平方千米,佔6.3;起伏度在75~200米的面積1633.2平方千米,佔19.7;起伏在200~500米的面積2624.17平方千米,佔49.8;起伏度在500~900米的面積1095.7平方千米,佔13.2。

紹興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三大盆地”氣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氣候資源豐富,但洪澇、乾旱和低溫冷害等常有出現。常年平均氣溫16.5c,極端最高氣溫44.1c,極端最低氣溫10.1c。

境內土壤型別多,分佈複雜,性態特徵各異,土質良好,多宜農業利用。從型別看,除地帶性的紅壤、黃壤土外,還廣佈著隱域性的水稻土、潮土、鹽土和紫色土、石灰岩土、中基性火山岩土、粗骨土、石質土、新積土等9個土類。全市土壤共劃分為11個土類、21個亞類、65個土屬、101個土種。其中水稻土佔4個亞類、29個土屬、50個土種,面積.67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29.82;紅壤土佔3個亞類、11個土屬、17個土種,面積34.11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45.60。豐富的土壤資源,為農、林、牧、漁業的全面發展及各種地方名、優、特產品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紹興地處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屬、879種,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鹽生等6類,覆蓋率達46.2。人工植被主要有糧油作物、經濟作物和觀賞植物等3大類。其中糧油、經濟作物品種分別超過100種,蔬菜作物有33類、128種,觀賞花卉有120多種、240餘屬、800多個品種。在各種動植物中,具有藥用價值的達1200餘種,其中中草藥資源植物類有1000餘種,動物類有200餘種。

主要有鐵、銅、金等中型金屬礦藏,及螢石、石灰石、石煤、瓷石土、矽藻土、葉蠟石、花崗石、玄武石、紫砂土等大中型非金屬礦藏。其中,鐵礦儲量佔全省總儲量的75.5,銅礦儲量佔全省的62.6,金礦儲量佔全省的42.4。非金屬礦中,矽藻土儲量為全國之最,瓷石土佔全省的82.1,葉蠟石佔全省的38。

酒文化:古城紹興,稽山鑑水,鍾靈毓秀。數千年的文明史,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產,其中紹興酒就是一頂鑲著明珠的皇冠。紹興市被中國首屆酒文化節評為5箇中國酒文化名城之一。紹興酒的歷史悠久,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釀、勾踐“簞醪勞師”等傳說和典故。南北朝時,紹興酒被列為給皇帝的貢酒。唐朝時,著名詩人賀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方幹、張喬等,都以飲紹興美酒、賞稽山鑑水、留千古詩篇為暢事。明清之際,紹興出現了大酒坊,清嘉慶年間紹興酒被列為全國十大名酒之一。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和1915年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紹興酒榮獲金質獎章。

唐時,越州有參軍戲。唐元和年間806-820),女藝人劉採春及其夫周季崇善弄“陸參軍”。元微之贈劉採春詩有“選詞能唱望夫歌”句。[望夫歌]一名[羅嗊曲]。劉採春所唱120首,皆當時文士所作,其詞五、六、七言。今尚存[羅嗊曲]6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南宋,主要演出諸宮調及雜劇,曲藝則數鼓詞。洪邁《夷堅志》載有越地演唱諸宮調的內容。雜劇流行於越州民間,或為祭神而演。王十朋《梅溪集》有“剡之市人,以崇奉東嶽為名,設盜蹠以戲先聖”等語。鼓詞為宋時越中主要曲藝形式。陸游有詩《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敘“拊鼓盲翁”說唱蔡伯喈故事的情狀。其時,紹興城鄉演出活動頻繁,陸游晚年回紹興里居所寫詩中,多有詠及。當時,已有本地的“村伶”,村伶還組班演出。這種演出,為不誤耕作,多在夜間,極受農民歡迎。陸游詩云:“老伶頭已白,相識不論年。時出隨童稚,猶能習管絃。”“野寺無晨粥,村伶有夜場。”“空巷看競渡,倒社觀戲場。”

戲文入元,與北曲元雜劇對稱而名為南戲。由余姚籍為主的“戲文子弟”以餘姚方言及聲腔演唱的南戲稱餘姚腔。餘姚腔流行於江蘇的常州、潤州鎮江)、揚州、徐州及安徽的池州貴池)、太平當塗)等地。明萬曆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586~1597),“紹興梨園”、“餘姚梨園”、“紹興戲子”以餘姚腔多次演出於上海豫園等地。

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崑腔由吳中一帶迅速傳播到江浙各地。萬曆年間1573~1620),崑腔大見流行,越中士大夫紛紛組成家班、女戲,聲勢頗盛。以後家班幾經更迭,有的演員在脫離家班後,加入民間班社。其時,演出重視伴奏及服飾、化妝,且部分使用燈綵佈置。明末,興調腔,其時,目連戲自成一系。

清康熙、乾隆年間1662~1795),亂彈起,與調腔並行,其後,鸚哥班出;咸豐、同治時1851~1874),嵊縣“落地唱書”勃起,清末衍化為小歌班,民國初發展為紹興文戲。

先秦時期,紹興地區主要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漢以後,隨著中原漢族的大量南遷,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漢族在紹興佔了主導地位。同時,也有少量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紹興居住。

紹興系多種宗教並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

道教流傳最早。東漢煉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陽參照“大易”、“黃老”和“爐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參同契》一書,首次系統論述道教煉丹術,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王”;東晉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結廬會稽,煉丹修行。

稍後印度佛教傳入會稽。東漢中平年間184~189),由安息國今伊朗)高僧安世高來會稽弘傳佛教。此後,紹興高僧輩出,名剎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學家慧皎、隋唐三論宗創始人嘉祥大師吉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法師澄觀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著名;名剎中,最有影響的有三論宗祖庭會稽嘉祥寺、曹洞宗中興道場雲門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縣大佛寺、諸暨五洩禪寺,郡城大善寺、開元寺、龍華寺、戒珠寺等。各種宗派諸如華嚴宗、律宗、淨土宗、密宗、三論宗、禪宗等都在境內流傳。唐代,越州成為江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和對外交流的驛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圓仁、圓珍、空海四家,都曾來越州求法,學成回國創宗弘傳,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遠影響。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宗教輸入中國。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國傳教士包爾騰、法籍神甫謝培德等人,先後來紹傳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後,各國傳教士紛至沓來,足跡遍及紹興城鄉,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發展教徒,並廣建教堂。至民國8年1919),紹興地區有基督教堂所)124處、教徒2955人。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