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帥才的張遼,就如同後世追星的小姑娘一樣,自然也有著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白起和韓信,這兩個赫赫有名的帥才自然也是張遼這等統帥心目中的偶像,對於自己的偶像,自然有著一定的瞭解。
張遼對於白起和韓信兩人的事蹟自然是一清二楚,這兩人的死,究其本因,無外乎只有四個字‘功高震主’。
很簡單,我知道你對我忠心耿耿,我也知道你為我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可是你所立下的功勞太大了,大到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封賞你才好,恨不得把我自己的位置讓給你做,都覺得會委屈了你。
既然你的功勞已經大到了地上已經容不下你的地步了,那你就去死吧,去上天吧,看在這麼多年你為我立下這麼多的汗馬功勞的份上,我送你一程。
能身為一方統帥,張遼自然不是什麼蠢人,從先前呂布有意無意的將一些立功的機會讓給新加入其他將領,張遼就猜到了呂布的用意。
不過,對於呂布的這種做法,張遼並不感到反感,反而覺得呂布這麼做其實是在變相的保護他們這些元老,功臣。
可今日,呂布居然將自己比作韓信,這著實讓張遼有些誠惶誠恐。
當聽到呂布的那句‘希望你我君臣能夠有始有終’的這句話時,張遼忽然感覺到眼眶一熱,他知道,自己的主公是真心想要善待自己這樣的元勳之臣,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將這種話當著他的面說了出來。
前面將他比作韓信或者還是有意無意的敲打,這後面一句明顯是不想負了自己這等元勳之臣,是真心想要與自己這等元勳之間能夠有始有終,不想做出那種鳥盡弓藏的事情。
而且,從這句話可以得知,自己所立下的功勳他都一一看在眼中,之所以到現在沒有什麼像樣的封賞,並非是忌憚他這種手握重兵,位高權重的統軍大將。
而是在變相的維持著君臣之間的關係,畢竟隨著地位的提高,原本沒有的想法也會隨之而出。
雖然現在沒有對其所立下的功勳進行封賞,但是,有呂布這麼一句掏心掏肺的話,就可以得知,待到平定天下之後,他定然不會虧待自己這種有功之臣。
張遼衝著呂布深深的拜倒在地,斬釘截鐵的說道:“不論何時,末將都將誓死追隨主公,定不負主公的知遇之恩。”
張遼雖然並未稱呼為王上,但這聲主公讓呂布不禁想起了張遼剛歸順自己時候的場景,張遼這句主公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不論何時,他張遼都會不忘初心,呂布對他有著知遇之恩,呂布永遠都是他的主公。
呂布大笑一聲,拍了拍張遼的肩膀,笑道:“文遠這是做甚?快快請起!”
說罷,呂布親自將張遼扶了起來,笑道:“寡人聽聞這合肥的南部,有一個湖泊,名為‘巢湖’,這巢湖之中有一種美味,名為‘銀魚’,寡人好不容易來一次,文遠不請寡人品嚐一下這人間美味?”
巢湖銀魚,古稱“膾殘魚”、“玉餘魚”、“白小”、“冰魚”等,素有“魚類皇后”之美譽。因其體細長如銀、透明似水得其名。
巢湖銀魚體形細長、潔白如銀、肉密無刺、滋味鮮美,體柔若無骨無腸,呈半透明狀,漫遊水中似銀梭織錦,快似銀箭離弦,所以古人又把它喻為玉簪、銀梭。
銀魚若是被捕獲撈出水面,會立即變成白色,如玉似雪,成為水中珍品。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有《白小》詩說:“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人肆銀花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舍卵,盡其義何如。”形象地道出了銀魚的特質。
正如詩中所述,其清雅高潔的肉質是可與“園蔬”相媲美的。
鄉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一個人在外闖蕩多少年,即使口音變了,但對故鄉的食物,仍懷無限意念。
故鄉,或許就在味蕾上,在人生的成長曆程,那最初始的品味,將成為一生中最快樂的品味。
合肥太守府大堂,品嚐著口中銀魚絲香嫩的口感,感受著埋藏在心底那一絲淡淡的鄉愁,呂布緩緩的放下了黃檀木筷子,端起桌案上的鎏金銅酒樽,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衝著張遼舉杯示意,笑道:“文遠覺得口感如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遼連忙放下手上的筷子,雙手端起桌案上的就酒樽,對著呂布遙舉,道:“口感新鮮而細膩,餘味綿延,真乃人間美味,臣駐守在此地這麼久,尚不知此地盡有如此美味,不知王上是如何知曉這……這……”
呂布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接道:“銀魚!”
“對對對,就是銀魚,不知王上是如何知曉此地有如此人間美味的?”張遼連連應道,從張遼臉上的神情就能看出,對於這銀魚,張遼確實很滿意。
這個時候的飯菜不論是在烹飪手法上,還是種類上,與後世比起來,都顯得很粗糙,呂布在旁邊看著,教廚娘用後世的手法炒出的銀魚絲這種精緻的食物,自然是讓張遼大開眼界,口味大開。
漢代時期的食物,主食的話,基本上也就是飯,當然也有烹飪方法大同小異的粥。
不過,這裡的飯和後世的飯完全不一樣,後世的飯主要是水稻,而這個時候則是粟、麥、稻這三種為主。
麥主的主要做法是做麥飯,外加上菰米,當然還有另類的做法,加上蔬菜啊,糧食啊,當然也有肉,熬成羹,也算是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