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各的知名的書院,有些班級入學要求就是秀才甚至是舉人,區區童生功名根本就不算什麼。
甚至在一干文人的眼裡,童生都不能算是功名。
賈府的熱鬧,可是引來京中不少知名文人的不屑評點。
賈璉一點都不在意,可賈老二卻有點受不了哇。
他還以為賈氏族學一口氣教出了這麼多童生,就能獲得文人圈子的認可,然後榮府直接由武轉文,成為真正的書香之家。
賈璉只能對其說一句,天真!
要說一個圈子對出身最看重的,就是文官集團了。
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的區分,雖然是以出身和經歷劃分,可真正讓兩者成為對立階層,還是利益所致。
不是說勳貴子弟讀書科舉出仕途,就能變成文官集團的一員,這世上的事哪有這麼簡單?
賈敬為什麼會去修道?
除了當初受到了義忠親王壞事的牽連,也有在朝堂上遭遇到文官集團的集體排斥有關。
對於文官集團來說,你可以和勳貴結親,但是不能出身勳貴,畢竟你出身勳貴,那代表的就是勳貴的利益,而你和勳貴結親,不過是一門親而已。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和你關係是不大的。
不過你要是屁股坐歪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比如林妹妹的老爹林如海,以他早年喪父辛苦讀書的經歷來說,這位探花郎是標準的讀書人,可惜他依舊不得文官集團接納。
就因為他在和賈家結親之後,和榮國府走的太近了,再加上當時的榮國府煊赫一時,所以林如海和賈家走的太近,和文臣走的就有點遠了。
就連之前身上掛著的三品蘭臺寺大夫,揚州巡鹽御史之職,都是靠著賈家或者說是賈代善和太上皇的情誼才得到的。
要不然,按照林如海的年齡優勢,無論放在那個文官派系裡,那基本上都會作為繼承人和內閣種子選手培養的。
畢竟林如海可是探花郎出身。
探花郎,一入仕就是儲相之地的翰林院,翰林院之後就是御史臺。
可就算是這樣,林如海還是陷在了揚州巡鹽御史的位置上這麼多年都動彈不了。
林如海說什麼為太上皇效忠,不過就是個無奈的藉口罷了,他不被文臣集團待見,四大家族的勢力又衰落得厲害,沒有得力外援幫助,想要從揚州巡鹽御史這個旋渦安然脫身,根本就不可能。
可以說,林如海依舊被歸類到勳貴行列,只是他文人的身份倒是得到認可,至於文官集團卻是不願接納的。
也就是現在林如海在文臣這邊的境遇好了不少,畢竟有一個賈璉在,就算是文臣,也沒人願意招惹賈璉這樣一個萬人敵武將。
因為誰都知道,這樣的武將只要不造反,那皇上都會當做寶對待的。
也正是因為賈璉,所以林如海才能從揚州巡鹽御史的位置上回京之後,直接就是禮部侍郎,然後又升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上。
可以說,林如海現在就是一半在文臣這邊,一半則是和賈璉所在的賈家在一起。
話說像林如海這樣的文人,都得不到文官集團的接納,賈老二哪來的自信,文官集團會因為賈家出了幾個童生,就輕鬆接納的?
不得不說,歷代皇帝還有讀書人宣傳做得太好了,總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話掛在嘴上,由於話語權的原因這話很有些市場。
當然了,開國的皇帝沒幾個把這句話當回事的,也就只有後來的皇帝被讀書人教壞了腦子,這才會這麼說罷了。
你看看秦始皇,你踏馬敢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你把寡人放哪裡了?給寡人跪下爬!
你再看看漢武帝,你敢說你讀書人的地位最高?你踏馬去給朕來個馬踏賀蘭山闕試試?
你再看看唐太宗,你敢說你文臣地位高?是覺得天可汗的劍不利嗎?
你在看看明太祖,你敢說你地位比咱高?怕不是想來一次剝皮添草服務?
哪怕是到了清朝,也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真以為滿狗那麼好?
而真正喊這句口號最牛的時候,也不過是宋朝和明朝中後期,文臣想要徹底的把控朝堂,而宋朝和明朝是怎麼滅的,就足以看清楚文臣的牛逼之處了。
喜歡從紅樓開始拯救名著請大家收藏:()從紅樓開始拯救名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