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林如海和江南甄家
薛姨媽聞言忙笑道:“還要聽璉兒仔細說說、”
賈母等人也是看向了賈璉,只聽賈璉說道:“蟠弟的事情我給他兩個選擇,一個是去軍中,由我的照顧,三十歲當個五品的將軍還是沒問題的,若是立下功勞,四品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進了軍中,就要按照軍中的制度來訓練,就怕蟠弟受不了這個苦,另外去軍中也有打仗的可能,畢竟朝廷現在還算不上是四海昇平,所以隨時都有可能打仗。”
賈璉說完便看向了薛姨媽,薛姨在聽到進了軍中三十歲就能夠當個五品的將軍之後,一臉的激動,可是在後面聽到會受苦,甚至有可能會去打仗的時候,直接臉色便變了。
“璉兒,真的有可能會打仗?”薛姨媽擔憂的看向賈璉。
賈璉點了點頭:“不好說,運氣好,十年八年都不用打仗,運氣不好或許明天就有可能有敵人入侵的奏摺出現。”
聽到這話,薛姨媽一時間有些猶豫,想了想,便看向賈璉問道:“那第二條路呢?”
“這第二條路便是進五城兵馬司,和京營相比,五城兵馬司相對較安全一些,畢竟五城兵馬司只是負責京師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門,不過缺點就是進了五城兵馬司想要升上去會很困難,可能幹個十年八年,都難以成為七品官。”
賈璉說的沒錯,五城兵馬司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很不錯的衙門,但是五城兵馬司在的地方不對啊。
五城兵馬司,在京城是可是大名鼎鼎,雖然說是五城兵馬司,但其實是五個衙門的總稱。
大趙立國之後,隨著國家承平日久,經濟的發展,京城的面積也不斷的在擴大,人口也在增長,社會治安問題越來越多,太祖皇帝便將原本負責京城治安的兵馬指揮司正式劃分為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每城兵馬指揮司各設指揮一人,副指揮四人,吏目一人,該衙門為正六品。五城兵馬指揮司的巡察範圍,南至海子,北至居庸,西過盧溝橋,東抵通州。他們的具體工作就是,首先就是五城兵馬指揮司互相劃分好管轄範圍,設立界牌。然後各自帶領巡邏吏卒們夜持巡牌,四處檢查城門關守情況以及夜裡行人等,其它的還有緝捕盜賊和妖言惑眾之人,查緝街道、溝渠,抓捕囚犯,防火等等事情。
後來,鄉閭里甲之間管理的更加嚴格,要求家家將木質的戶口本掛在門口,上面將自家人口的數量以及籍貫等情況寫得明明白白,以便備查。此外,還有檢查外地口音的人員以及穿著、形色異常的人員。也有臨時任務,例如皇帝出宮及朝審、錄囚等等,巡邏的吏卒就得列隊站在街巷兩旁,執行保衛任務,同時以壯聲威。
有意思的是,太祖皇帝還讓五城兵馬司兼管市場,要求每三天一次校勘街市斛鬥、秤尺,稽考牙儈姓名,當時的物價等等,把現代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職能也給了兵馬指揮司。
而到了太上皇時期,則是開始在天下的交通要道處設立了巡檢司,有些像現在的邊檢,以及鐵路、機場、公路、水路等處的安檢,具體任務就是盤詰往來奸細、販賣私鹽犯人、逃軍、逃囚,以及無文引、面目可疑之人。同時還規定凡是離開居住地百里範圍的,就得由巡檢司查驗證明。運船馬快商賈等船隻,經過渡口的,也要由巡檢司查驗證明。這樣一來,在明朝京師的五城兵馬司,各州縣衙門的捕盜通判、州判、主簿及遍佈全國各地的巡檢司,妥妥地構成了大趙的治安系統。
五城兵馬司看著權利挺大,但是上面的婆婆也多,刑部,順天府,兵部,甚至還有都察院。
不過誰讓五城兵馬司的官職太小了呢,才區區五品官,而薛蟠要是進了五城兵馬司,那就只能從捕快做起,然後慢慢的升上來,最終也只能做到六品官的位置。
在聽到這些之後,薛姨媽就更猶豫了,一方面是想要兒子的前途,另一方面又不想兒子受苦受累還有可能犧牲。
所以薛姨媽最終還是決定回去想一想。
賈璉自無不可,對於薛蟠的前途,賈璉雖然看在薛寶釵的面子上關注一分,但卻也吧值得他操這麼多的心。
……
皇城,大明宮。
養心殿。
春日臨近,午時的天氣愈暖。
景隆帝坐在御案後,看了看林如海的氣色,笑了笑,道:“看來這幾天修養的還不錯,戶部那些破事,沒擾亂愛卿的心。”
林如海微微笑道:“戶部原被他們握在手裡,上上下下鐵桶一樣,臣自揚州而歸,藉著皇上的龍威,才勉強破開一條縫,將司務廳掌在了手上。只是,除了司務廳外,還有南、北檔房、督摧所、當月處、監印處,並掌鑄錢的錢法堂、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以及宗室的俸餉處、現審處、飯銀處、捐納處、內倉,都在他們手中,更不用提十四清吏司了。他們聯合起來,架空臣,原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景隆帝面色凝重道:“愛卿,雖然時日尚短,不好急於一時,但愛卿還是要儘可能快的,將戶部儘早攏在手裡!最起碼,戶部三庫裡的銀庫,要早早收拾利落了。不然,好不容易將虧空收回來,那起子混帳轉過頭去就花出去,豈有這等道理?朕還聽說,宗室的俸餉處的員外郎幾次登門,跟你討餉了?”
林如海呵呵一笑,道:“皇上,何須為臣擔憂這些?彼輩不過還是官場上那一套笑裡藏刀,借刀殺人,隔山打牛的路數罷。皇上且寬心,您日理萬機,已十分不易,若是臣這點事再讓皇上費心,那臣這些年,也白歷練了。三庫那邊,一共九個主事,臣雖然只聯絡上三人,勸他們棄了暗,投了明。但是,只要能看顧住銀庫,不准他們妄動,其他的暫且不急。臣已持戶部大印傳過公文,動用國庫銀子,超八百兩之上者,無臣之令印,不準開庫。臣正等著他們私放戶部庫銀呢……至於俸餉處的人,也都讓臣打發回去了。臣奉天子命,總掌戶部部堂,豈有事事由臣來親自解決的道理?”
景隆帝聞言,忍不住高興笑道:“愛卿歷練多年,已領悟了舉重若輕的為官之道,實在了得!看來,不歷州縣,不入臺省的規矩,還是有道理的。好!戶部的事,朕就全權交給愛卿了,再不過問!”
頓了頓,又道:“愛卿,兩江總督孫克清,一月內給朕上了三道密摺,彈劾江蘇巡撫吳醉,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結黨營私,毫無底線,將江南官場糟蹋的一塌糊塗!愛卿在江南多年,以為這吳醉,到底如何?”
林如海聞言,斂起面上的微笑,皺起眉頭道:“吳醉啊……回皇上,臣對此人還真不是很瞭解,但江南官場上,貪腐橫行,確有此事。不過,孫大人是久歷官場,見慣風雨之人。等閒昏官庸吏,還不至於讓他一月內連上三道密摺彈劾。由此可見,那吳醉必定是十分過分了。”
景隆帝臉色陰沉,道:“吳醉,還有那個江南提督王可化,求到了甄家頭上。甄應嘉那個蠢貨,居然還有臉上摺子替他們說話!不知死活的東西!”
林如海聞言,眉頭愈發緊皺,輕聲嘆道:“甄家……有些麻煩。”
吳醉、王可化,原就是太上皇舊臣。
哪個封疆大吏,不是天子的心腹之臣?
若說這兩個已經有些棘手,那甄家就更麻煩了。
甄家,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和太上皇的家生子一樣。
俗話說的好,打狗還要看主人。
甄家的奉聖夫人對太上皇有十年撫育之功,太上皇幼時最艱難的時日,是甄家奉聖夫人,以無微不至的慈愛護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