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徵遼軍,不缺少軍餉,不缺少糧草,朝廷每天都會有源源不斷的將糧草運過來。
現在在寰州,朔州,雁門關以及幽州戰場的莫州等地都有著大量的糧草在。
一切都吩咐妥當之後,西門慶便開始考慮攻打雲州的事情了。
在遼國,雲州是西京道首府不說,更是軍事重鎮。
只要這裡一丟,就會威脅遼國腹地。從雲州北上,可以直接攻打遼國腹地。往東北,可以直抵遼國上京臨潢府。
所以,雲州對遼國特別重要,將皇親國戚給派來鎮守。
重熙十三年,遼興宗在西征西夏班師後,改雲州為西京府,雲州亦成為遼朝的五京之一,稱西京大同府,管理媯、儒、新、武、應、朔、寰、蔚八州。
雲州,為遼之西京道首府,位於晉地最北端,地處晉北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境內地貌複雜多樣,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備,地勢險要,是三晉的北方門戶,也是幽州之屏障。雲州居三省之中,是連線山溪,內檬和河背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時人謂之“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為邊郡之要衝”。
五代初,晉王李克用割據雲中,其子李存勖滅梁建唐,以雲州為根據地建立一方帝業。後晉獻土後,雲州為大同軍節度節制,遼興宗西征西夏後,立即升雲州為西京,與幽州互為犄角,威懾著北宋與西夏。
除了雲州,幽州也是如此,幽州,為遼之南景道首府,上古為冀州之地,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幽州除北靠燕山山脈,南臨拒馬河之外,還有五大關守護其外。其東有榆關,距幽州七百里,南接渤海,東面遼河,為東北路入幽州必經關口;正東微北是松亭關,距幽州四百五十里,至遼朝皇都中京四五十里;正北微東稱古北口,距幽州二百七十里,是幽州城北的重要關口和屏障;西北至居庸關,距幽州一百二十里,兩山夾峙,一水旁流,懸崖峭壁,最為險要,由此可西至妨州,亦可北至儒州,進入遼西京道;西南有紫荊嶺口,距幽州二百里,離宋境最近,是每戰遼東路軍之前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五關環繞幽州,桑乾河、拒馬河分屬幽州南北,關隘之險,加之山險水勢,使幽州成為阻擋宋軍東路軍進攻的軍事重鎮。每與宋交戰,幽州往往會成為戰時的最高首府,遼帝或親自坐鎮,或派一親王坐鎮,以幽州集五關之兵伐宋,進退自如,攻守兼備。
五代初,晉王李克用割據雲中,其子李存勖滅梁建唐,以雲州為根據地建立一方帝業。後晉獻土後,雲州為大同軍節度節制,遼興宗西征西夏後,立即升雲州為西京,與幽州互為犄角,威懾著北宋與西夏。
早在燕雲地區未入遼之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就已經意識到燕雲地區的重要性,特別是幽州,阿保機對這座城市嚮往已久,他在灤河邊建設了一座仿幽州的城郭,有生之年兩次攻伐幽州,但都以失敗告終,不得已與後唐締結兄弟之盟,暫時放棄了圖謀燕雲的計劃。到了遼太宗耶律德光,他繼續父親耶律阿保機的事業,把佔領燕雲、南下中原作為首要的軍事目標。後晉獻土,成功實現了遼朝兩代君主的夢想,幽州和雲州如同兩把契丹人的匕首,狠狠地插在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之上,西夏人和宋人只要“抬頭”就能看見遼兵鐵騎的鋒芒。
戰略上來講,燕雲地區的獲得,對於遼國的軍事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宋初趙匡胤帶領宋軍在長江以南和江淮地區征戰多年,軍隊的戰鬥素質大幅提升,在位期間兩徵北漢,但都以失敗告終,其中就有遼國的因素干擾,特別是礙於燕雲地區的特殊性,趙匡胤只能是望城興嘆。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相繼發動兩次對遼作戰,高粱河之戰和雍熙北伐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更多是戰術上的失誤,而非是宋軍戰鬥力遜於遼兵,遼軍以燕雲地區為根據地,主動出擊,從戰術上擊敗宋軍,特別是應對雍熙北伐時,遼兵利用幽州以北河系眾多,重創東路軍,致使其敗逃至宋遼白溝河界,倘若燕雲地區是在宋軍手中,那麼雍熙北伐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所以說,只要打下了雲州,就等於拿下了整個三晉之地,也就能和遠在易州的楊志等人兩路攻打幽州。
同時也可以掐住遼人南下的道路,還能夠北望遼國上京,西看西夏疆域,可以說到時候想打誰就打誰了。
所以,三日之後,西門慶看著兩路人馬分別出發之後,便帶著五萬大軍前往了雲州。
而就在西門慶準備攻打雲州的時候,而在幽州戰場上的楊志和公孫勝也已經收到了自家主公打下雁門關的訊息。
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兩人很快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軍師,據探子來報,於口關的敵軍有所鬆懈,不如我們從東邊打過去。
從東面直接威脅幽州,從而動搖遼人軍心。
楊志坐在椅子上,對公孫勝大聲說道。神色間顯得興奮,很想再次出兵。
“含津關的敵人貌似也在鬆懈。不如這樣,我們派一隊人從冰面上過去,來個前後夾擊。”
公孫勝思量了片刻之後,便有了這個主意、
現在大將軍那邊已經連下了三城,現在更是在同時攻打雲州,應州和蔚州,自己這邊的進展還是慢了一些。
不過幽州這邊畢竟是一個難啃的骨頭,所以兩人雖然著急,但始終記住了西門慶的話,那就是一切以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