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塞說道:“會主啊,我們現在只有不到一萬六千套護甲,一下子滿足三萬人的裝備,確實太難了。”
又說氣話,“最多在十一月底生產出六千套鑲鐵棉甲,先滿足甲種營需要。等水壩修好,水力衝床造好,就可以生產板甲了。”
又訴苦道,“這一帶的工匠都被我拉進工業堂了,現在街面上連一個磨剪子的都找不到了!”
“好好,”王端笑著安慰道,“知道你用心辦事了。除了護甲,武器更重要啊,先將繳獲的兵器修理後發下去吧。咱們不是能築造小型火炮嗎,就不能生產滑膛槍?”
“會主啊,當然能生產滑膛槍,但現在沒有水力鑽機,如果用鐵皮捲成管,很容易炸膛啊。所以卑職沒有讓工人制作火槍,計劃等水壩修好後再製作。”
王端也沒更好的法子,“那也要先生產一部分燧發槍出來,等以後能自行製造鋼材了再改!”
王端又問道:“冷兵器方面呢?”
孔塞笑道:“嘿嘿,長槍不少,家丁淘汰下來的精鋼長槍就有兩千多杆!餘下的多是歷次戰役繳獲的,勉強夠武裝兩萬人了。”
“這樣吧,”王端想了想說道:“多打造一些燧發槍,每天至少要打造十杆。”
孔塞苦笑一聲,“好吧。卑職會將自生火槍的生產調到優先順序。”
“乙種營士兵體質本來就弱,冷兵器對體質的要求又高,所以還是要給他們裝備火槍的。火槍兵容易訓練,對體質的要求低,按說該優先給他們裝備火槍的。”
孔塞謔笑道:“乾脆將甲種營的火槍裝備乙種營吧!”
“哈哈哈。等新式武器造出來,這些火槍都會給乙種營的。”
中元節時母親提及的槓桿步槍,王端也沒有見過,他現在想入非非,如果手中有一支連發步槍武裝起來的軍隊,那才是正在的天下無敵了!
葉明申粗略算了算,說道:“這樣算下來,全軍的戰兵有人。每百人20個雜役,全軍就需要5000雜役,再加上戰兵就有三萬。還要單獨組建後勤營,全軍就要達到三萬六千人了?”
黑牛解釋道:“後勤營的標準是每百人配20個兵,五輛四輪馬車。扣除烏龍水營,後勤營需要5000運糧兵,1250輛馬車,2500匹騾馬。所以全軍總人數是三萬五千人!”
王端撇了撇嘴說道:“這也不算多!真正作戰的也就兩萬人。不,真正能遠出作戰的只有一萬五千人!”
葉明申提醒道:“公會轄下的人口總數還不到四十萬,一下子養這麼多兵,會不會太吃力?”
烏龍集管事劉建基說道:“咱們有的是錢,只要能保證糧食供應,其他的都不是問題。但目前的糧食都要外購,這才是個大問題!”
王端算了一下,養活三萬多人馬,一年需要四十多萬石糧食。可是保安軍所需的糧食都需要走淮河運過來,確實比較麻煩。
劉建基又說道:“只要保證明年能種下三百萬畝糧田,糧食便不是問題,關鍵在今冬明春。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饑荒!”
王端問道:“也就是說必須保證糧運安全了?”
“是這個意思。”
王端笑道:“我們現在是官軍,朝廷沒理由切斷咱們的糧道!”
眾人沉默不語,文職公務員們拿不準接下來的戰事走向。
“不用擔心,”王端安慰道,“我軍現在所做的計劃都是針對李自成的,朝廷看在眼裡,肯定能明白,更不會逼反我們!”
喜歡人在大明有事燒紙請大家收藏:()人在大明有事燒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