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劉建基的信函,王端只對其中一條不滿。
他對劉建廷說道:“天道、天道,我不是說過不要談論天道嗎,還一陰一陽謂之道,簡直胡扯!”
“要講實證,你讓你大哥拿出天道存在的證據來!”
“家兄太激進了,這信決不能分發下去。我這就寫信去,督促他趕快過來。”
“趕緊讓他過來,這邊正要用人。讓那個誰……朱遂良也過來。”
“熊文光走了,朱遂良再走,亳州公會就只剩下孫天吉和王懷仁、王學用兩位將軍了!”
“朝廷已經派了知州了,本來公會就是徒有虛名,乾脆都撤回來吧。”
亳州是劉建廷的家鄉,他不捨得放棄,“兩位將軍是否繼續留在亳州?”
“暫時留在亳州吧。允許兩人再擴充一千人!”
劉建廷回去給大哥寫信,一邊寫一邊自言自語,“會主不滿意一陰一陽、一夫一妻,以後就不要再提了。”
斥候來報,五營賊陷息縣,前鋒向北去了。
證本老和尚風塵僕僕趕來,“五營不走真陽,反而直接北上,必然要走汝寧、新蔡之間。我軍要加強鄲城、界首兩地防禦,防止五營賊威脅無咎澤。”
王端急忙讓王崇義和宋雷率領五千騎兵北上,騎兵去後,王端手上只有黑牛的中營步兵,新建的王自知的後營步兵,以及王懷學的兩千水營兵。隨後,水營兵被改為烏龍營。
但是新獲得的固始、光州都需要派駐人馬。就讓王自知的後營負責,給了一千二百紙人兵,授權他自行招募。
民政方面,具有施政經驗的人不多,敢放心使用的更少了。王端選擇程芳去光州,韓琳去固始。
看過劉建基的信後,證本和尚勸道:“道生既然要做一番大事業,就該有一番新氣象。正好可以在烏龍集施行新政。”
“道生對新政有什麼不滿,咱們先商議好了再施行。”
“五倫沒有必要分出先後吧。”王端說道,“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應該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等得了天下再挨個收拾他們!”
證本思量一番後說道:“五倫不分先後也可以,但讓婦人拋頭露面參加工作,不能不在思想上給一個解釋!”
“嗯,好吧。”
證本笑道:“至於一夫一妻之說,不必強求。只要禁止輕賤、買賣婦女,讓婦女擁有財產,承認她們未婚時可以自由擇婿,成年後可以自由工作,不必再從父、從夫、從子。”
“至於願意做傭僕、做姬妾,全憑她們自願。”
見王端同意了,證本又問道:“比如有偌大家業,要傳承後人,該選賢還是選嫡長?”
“選賢吧。”王端還是相信選賢。
“如果是擁有整個天下呢?”
“不一樣嗎?”
“如果是整個天下,最好還是立嫡長子。”證本說道,“家業再大總是有數的,天下太大了,如果選賢反而會生出禍端。”
來自21世紀,王端想起外國的君主也是嫡長繼承製,但人家都是虛君立憲的。
王端想了想說道:“不管是立嫡立賢,如果不限制君權都沒用。”
“這才是正見!”和尚欣喜道,“道生有此想法,是天下人之幸!”
“師傅,我的想法是最高領袖只是行政首腦,不再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領袖下還有總堂,總堂用選舉的方式產生,這樣領袖的權力又受到了限制。”
“除了新政,還要考慮分權。”王端說道,“我計劃在公會總堂之外設立檢察院和司法院,施行三權分立。三個系統的官員要從不同的渠道選取,而且要互不相干。”
“好。就先從烏龍集做起,設立烏龍集公會、檢察院、司法院。但是,還不能以官稱呼他們。”
“那就用檢察員、司法員稱呼吧。”王端直接將後世的稱呼拿來用。
官不能稱官,政也不能稱政,只好用鄉約新法來稱呼,於是就有了烏龍集新約!
證本追隨王端,想的就是能開一世太平,知道自己找對人了。他心情大好,更賣力為王端出謀劃策。
“新約施行,釐清了倫常秩序,接著就是將約法條律編制出來,發行下去。”
“那就有勞師傅了。”
證本和尚編制新約條目,暫定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