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統分為兩京、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兩京為京師順天府與南京應天府)
洛陽縣則分屬河南府、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官署名。明朝時期直屬中央政府管理的一級行政區,簡稱“布政使司”,民間簡稱“行省”或“省”。下轄開封府、河南府、衛輝府、懷慶府、歸德府、彰德府、汝寧府、南陽府、汝州直隸州。
河南府,府治洛陽縣今河南洛陽市),範圍大致為今河南洛陽市所轄地域。轄:洛陽縣、偃師、鞏、孟津、宜陽、永寧、新安、澠池、登封、嵩、盧氏、陝州靈寶、閿鄉)。
東周時,洛陽洛邑)為國都。
秦置三川郡,西漢分置河南郡,均以雒陽為郡治。
東漢雒陽為首都,曹魏時改雒陽為洛陽,仍為首都。
北魏統一北方後遷都洛陽,又改河南郡為河南尹。
隋代復改河南尹為河南郡,均以東都洛陽為中心。
唐代,河南郡改為都畿道河南府。
北宋時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陽為中心。
到了這時的明代,洛陽成了河南江北行省的省治。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自古就是軍事重地,洛陽軍事意義牽扯著河南一省甚至北方計程車氣和軍心民心的穩定。
周軒只要拿下了洛陽,整個河南差不多就算是落入囊中了。現在他已經拿下了好幾個縣城,將大半個河南府歸納進了版圖。現在只差洛陽這最後一塊拼圖,目前戰況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洛陽地處黃河以南,中原腹地。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這裡提到的“河”指黃河,而河東、河內、河南謂“三河”,是以黃河為座標界定的區域,中華初始文明皆集中發生在這一地區。
從地理位置上看,河東、河內、河南這三個區域,恰恰構成一個鼎足之狀,而洛陽的孟津縣正好處於軸心,這個縣的西北為河東,北部和東北為河內,其南面正是洛陽,也就是河南。
洛陽還是戰略要塞和交通樞紐。
洛陽位於洛河下游北岸平原,它的北面和西面都是群山。谷水從洛陽正西的崤山穿出,在洛陽附近匯入洛河。洛河則是從洛陽西南方向的熊耳山中而來,過洛陽後地勢開闊平坦,一路向東。
在今洛陽東面幾十公里處與自南面嵩山山脈而來的伊水匯合,此匯合點,就是所謂古之三川交匯之處,也就是漢魏兩晉南北朝時代的洛陽舊城。從洛陽舊城往東北,洛河穿越邙山東麓匯入黃河。
古代講洛陽為天下之中,四戰之地,到處都是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