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暗暗地籲一口氣,心神放鬆些許,感覺小命可能保住了。
忍不住挺了挺身子,忽視掉脊背上引起的疼痛,恭敬的接過教義來細細觀看。
華耀見到他背上的衣服又被滲出的血漬汙浸了,本想給他一顆回春丹,但轉念想到他想造反…
算了,讓他多痛一陣子吧!有這刻骨銘心的教訓,希望後面好好為朕辦事。不然,可沒有下一次。
圍觀的幾人也見到了張角背脊浸血的衣服,聞到了血腥氣。沒有一人對他表示同情。
幾人的心裡更多了對國法和皇權的認識與敬畏。
“陛下,您擬定的教義非常之好,讓下民看了受益匪淺。以後,下民就按照這章教義傳道了。”
張角看完之後,將教義遞給了一邊等著的張道陵。
華耀擬定的教義,除了太平道宣揚的向善、敬天之外,還融合新增了許多儒家、佛家的理念。
諸如: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2尊師重道,上賢下孝,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3善惡有報,以及佛家的輪迴之說。
在這些的基礎上,華耀摒棄了以往的‘災害是天罰’的說法。
並著重說明,有天災並不是上天的懲罰,而是上天的考驗;有人禍則是因為惡鬼異端壞蛋作祟。
人們應當在努力適應天道法則之下,各司其職,勤勉修行。
在修行中獲取功德,爭取軀體死亡後,靈魂可以重歸天界,而不是落入地獄。
另外,華耀還特別的強調了異端邪說之論。
除了信仰天地、三清道祖、人皇伏羲和媧皇,華夏民族各自姓氏的祖宗,各朝各代的功德至聖帝王、君子之外,其他所有的信仰者,都是異端。
而且,祭祀天地、道祖、先聖君子、帝王、烈士、等等,全部由天子或朝廷指定的禮官、道錄司統一設廟置祠在祭日祭祀。
民間不得私自祭祀,各家只可以祭祀各家的祖宗。
作為道錄司的在職官員,道錄司令、錄司史等,以及朝廷的太常令、太史令等禮官,有權利和義務清除異端和淫祠淫祀。
這樣既消減了萬千庶民的經濟負擔,又讓祭祀這件國之大事變得更加合乎禮制。
一年有四季,就有四個祭日祭祀天地,二月初二為春祭,六月初六為夏祭,九月初月為秋祭,十二月二十九或者三十(除夕)為冬祭。
祭祖宗比祭天地少一祭,除夕夜和正月初一元旦兩日為首祭;
上巳節,也可以叫做寒食節、清明節,掃墓上墳,此為第二祭;
冬至日,上香請祖宗在天上保重身體,此為第三祭。
祭祀先聖君子、烈士,一年可為二祭,二月中的清明節為第一祭,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為笫二祭。
祭品:三牲頭(肉)、酒水、五穀飯食、果子等等,看個人心意,也按照經濟能力而定。
張道陵和張角一樣,捧著教義看得如痴如醉。
這份教義實在是周全、完美,完全符合了他們最初的想法和後來成長的理念。
張道陵相信,只要自己和道家子弟們在這份道義的框架內,在天子的指導下…
堅定不移地一直堅持這麼修行下去,天下將會很快恢復盛世,並可能將永遠延續下去。
人人都高喊過的大漢萬年,或許不會是一句口號,一種祈願,而是現實。
等孫堅、文聘、劉備、關羽幾人也接過去看完,他們紛紛震撼於陛下的如海心思、錦繡智謀。
在這一刻,他們真正成了少年天子的堅定擁護者。
喜歡漢末之我來了請大家收藏:()漢末之我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